丰子恺诞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温“人间情味”-文化-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丰子恺诞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温“人间情味”

2018-10-10 11:29:2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2018年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一生在教育、绘画、书法、散文、翻译等领域都成果斐然,他的绘画往往于细微处探究人生,反映世态人情,作品被赞为“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10月10日下午,在丰子恺先生的第二故乡杭州,浙江美术馆将揭开《此境风月好——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回顾展》,展出丰子恺作品125件,师友作品72件,文献120件,全面展现丰子恺先生的文艺人生。

  丰子恺(1898.11.9-1975.9.15),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杰出的大家。他于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丰子恺先生始终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对中国人文历史特别是美术学的发展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丰子恺对杭州情有独钟,曾在《桐庐负暄》(1939年)一文中写着:“杭州可说是我的第二故乡。”17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石门的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后,到杭州投考,考前母亲为他准备好糕和粽子(“高中”的谐音,意味着要他以高分考中),终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师友,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开始了六十载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1918年3月18日,丰子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摄

  1918年3月18日,丰子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摄

  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丰子恺身在异乡还经常撰文表达对杭州的思念之情,他在写给忘年交夏宗禹的信上说:“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可惜房子难找。”杭州的皇亲巷3号、马市街156号、田家园3号、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都曾留下过丰子恺及家人的身影。杭州的恬适淡泊深得丰子恺先生喜爱,女儿丰一吟曾在《杭州——丰子恺的第二故乡》一文回忆说:“其实在上海时,父亲曾答应友人到杭州后去浙江大学教书。但一看到春光明媚的西子湖,心就闲散起来,不愿再受束缚。于是‘临阵脱逃’,依旧过他的赋闲生活,靠卖画、写稿勉强度日。”

1926年,丰子恺(左二)在立达学园教图画。

  1926年,丰子恺(左二)在立达学园教图画。

1937年春,丰子恺在缘缘堂二楼书房作画

  1937年春,丰子恺在缘缘堂二楼书房作画

  1948年,丰子恺应开明书店创办人章锡琛邀请,带着丰一吟怀着惆怅的心情去了台湾,只呆了两个月,终因当地买不到他每餐必饮的绍兴酒,举家转到厦门,1949年辗转回到江南,并举家定居上海,仍经常回杭州小住。1953年,丰子恺与钱君匋、章锡琛、叶圣陶、黄鸣祥等先生集资在虎跑后山为弘一大师建造了一座舍利石塔,每年都来祭扫。从年少时他就经常在西湖边写生,将杭州美景入画,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他的许多作品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贴近现实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漫画作品,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1973年早秋时节,丰子恺由弟子胡治均陪伴,最后一次来到杭州,无限感慨。

  三大板块,回顾艺术人生

  丰子恺先生在教育、绘画、书法、散文、翻译等文艺领域均卓有成就。他的笔触生动而富有韵味,质朴而又明亮率真,时常娓娓道来,于细微处探究人生,反映世态人情。他的作品被称赞“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此次回顾展将通过“器识文艺”“文艺人生”“新月如水”三个板块,全面回顾丰子恺先生的艺术人生。

  器识文艺

  丰子恺的三位老师,基本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基调和品质。夏丏尊先生的教授,为丰子恺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与从事文学翻译的功力。李叔同先生提倡“先器识而后文艺”,使丰子恺在人格上终生保持君子坦荡荡的行为准则,同时启蒙着他对绘画与音乐的兴趣与热爱。而与竹久梦二作品的邂逅,令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上选定诗性入画,从而走上了一条弦外有余音的“子恺漫画”之路。

夏丏尊 弘一上人买书帖 水墨纸本镜心

夏丏尊 弘一上人买书帖 水墨纸本镜心

丰子恺 弘一法师像 水墨纸本镜心 丰子恺家族收藏

丰子恺 弘一法师像 水墨纸本镜心 丰子恺家族收藏

竹久梦二 海边的太阳、江畔秋景、木偶(三条屏) 设色绢本立轴 日本竹久梦二伊香保纪念馆收藏

  竹久梦二 海边的太阳、江畔秋景、木偶(三条屏) 设色绢本立轴 日本竹久梦二伊香保纪念馆收藏

  文艺人生

  丰子恺先生,是一个具有全面艺术修养的人物。他的艺术人生,绝对是丰富多彩的。文学、绘画、音乐、装帧、翻译……他多有涉猎,成就斐然。他是散文家,擅长儿童文学;他是装帧设计家,善于诗意美学的设计;他是翻译家,通晓日语,旁及英语、俄语,翻译文学、艺术理论;他是音乐教育家,创作歌曲,编译、着述音乐教育书籍,实践美育;他更是一位卓越的画家,诗意创作,以“子恺漫画风格”独树一帜。

  1、作为散文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擅长散文,卓有成就。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缘缘堂续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这些作品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正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绘画与文学

绘画与文学

子恺近作散文集

子恺近作散文集  2、作为装帧设计家的丰子恺

  上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开始涉足书籍装帧艺术,为大量书籍、期刊设计封面、插图或扉页等,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籍装帧,必须具备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言,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这又仿佛是歌剧的序曲,听了序曲,便知道歌剧内容的大概。优良的书籍装帧,可以增加读者的读书兴趣,可以帮助读者对书籍的理解。”丰子恺一生装帧设计数百种,往往与绘画相结合,讲究笔情墨趣,有幽默感,充满着诗情,也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尤其是所作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童趣盎然,画面自然活泼,意境清新优雅,堪称经典。

春雨

春雨

闽粤语和国语对照集

闽粤语和国语对照集  3、作为教育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早年致力音乐教育,长期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足遍上海、浙江、桂林、遵义、重庆等地。他注重技艺与育人的结合,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当时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师资。1925年12月,丰子恺出版了第一本音乐读物《音乐常识》,音乐教育中心逐渐转向更宽广的社会音乐教育。他笔耕于音乐启蒙与普及教育园地,编译《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音乐十课》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散文笔法讲解诸如乐理、和声、体裁、曲式、乐器、乐队、历史、美学等各方面的音乐知识,语言浅显形象,文字生动流畅,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

小朋友唱歌 1951年 启明书局

小朋友唱歌 1951年 启明书局

中学生 1935年版

中学生 1935年版  4、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

  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一生翻译的着作有三十多部,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译自俄、英、日等语种,包括英国史蒂文生《自杀俱乐部》、俄国屠格涅夫《初恋》《猎人笔记》、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紫式部《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十四部,日本黑田鹏信《艺术概论》、森口多里《美术概论》、门马直卫《音乐概论》和苏联科茹霍夫《学校图画教学》等艺术理论二十三部,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日本文学的译介。1958年,丰子恺撰写《漫谈翻译》,明确表达了翻译的要求。在他看来,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力求“信、达、雅”,语言自然流畅,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尤其是《源氏物语》是国内第一部全译本,填补了日本古代文学名着翻译的空白,译文文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夏目漱石选集 1958年版

夏目漱石选集 1958年版  5、作为画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他以真诚平易的热情将“艺术”融入到寻常生活中,情趣丰盈,内蕴精粹。他在遵循传统诗画观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会西方的速写与中国的诗意化,涉笔成趣,形成了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的绘画风格。他早年多取材现实生活见闻,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尤其喜爱取材儿童题材,勾画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寻味。丰子恺的作品温馨敦厚之中和精神与宁静致远之诗意境界,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人格力量。

丰子恺 郎骑竹马来 1943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丰子恺 郎骑竹马来 1943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丰子恺 严霜烈日皆经过 设色纸本 丰子恺家族收藏

丰子恺 严霜烈日皆经过 设色纸本 丰子恺家族收藏

丰子恺 饭店速写 设色纸本册页

  丰子恺 饭店速写 设色纸本册页

  新月如水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老师是启蒙与奠础,那么,朋友则决定着他的志趣与品味。丰子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结识了不同类型的朋友。早年求学时,他结交刘质平、黄涵秋、关良、陈之佛、潘天寿……中年时期,白马湖办学、重庆国立艺专任教,他又结识马一浮、朱自清、俞平伯、林语堂、傅抱石、钱君匋……晚年,他更与广洽法师、朱幼兰等结缘,心心相印。而在他身后,华君武、李可染、唐云、程十发……被丰子恺艺术所感染,为缘缘堂重建奉献力量,更是艺术佳话。大量的照片、信札、作品,勾勒起丰子恺从民国到新中国时期文艺圈的交往脉络,更能呈现艺术家生动的艺术世界。尤其是作为特别的尾声,一些知己故友为了丰子恺旧居缘缘堂的重建,共同述说着一个“人走茶不凉”的动人故事。

李叔同 魏书一法万缘五言联 君匋艺术院藏

李叔同 魏书一法万缘五言联 君匋艺术院藏

沈本千 山水图 1985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沈本千 山水图 1985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潘天寿 中国画 鱼鹰 纸本 浙江美术馆藏

  潘天寿 中国画 鱼鹰 纸本 浙江美术馆藏

  丰子恺的现代教育启示

  丰子恺的母亲在送他报考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时,就曾希望毕业后儿子可以回到家乡做一名小学老师。而丰子恺先生的一生不断以“儿童”为创作主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趣的作品,在生活中,他时时刻刻喜爱儿童、呵护儿童,并且亲身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同时希望自己一直保有一颗童心。

  儿童时代十分短暂,稍纵即逝,丰子恺称这时期是“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儿童涉世不深,眼睛明净,没有世俗的压力与烦恼,有大把的时间玩耍嬉戏,是“有闲阶级”,这也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所以是“黄金时代”。在丰子恺看来,儿童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群体,他们与大人不同,有一套自己的“生活逻辑”,所以大人不必对儿童的“匪夷所思”大惊小怪,要尊重儿童的天性。19世纪的艺术哲学家叔本华将“天才”描述为具有“童心”的人,他认为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保留了儿童时期(黄金时代)所特有的占优势的感觉系统与认知方式。这也是丰子恺特别推崇的观念。

丰子恺 香稻图 1963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丰子恺 香稻图 1963年 桐乡丰子恺纪念馆藏

儿童、学生新画册

儿童、学生新画册

《儿童故事》封面 丰子恺画 儿童书局印行

  《儿童故事》封面 丰子恺画 儿童书局印行

  丰子恺写了大量的散文,以朴实的文字留下了诸多自己对儿童教育的思考,如《童心的培养》《儿童画》《儿童与音乐》等,同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童话作品。他画了非常多的以儿童为题的漫画,记录儿童的天真时光,例如《子恺画集》,就是他以自己孩子为主角的漫画。他还为儿童写过很多歌曲,并且亲自编写音乐通识类的书籍,如《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等,编写了许多艺术通识如《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教材,并且亲自翻译了一批国外的优秀作品。

  此次展览浙江美术馆除了邀请丰氏家族后人和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与杭州晓风书屋联合推出丰子恺书屋、《古诗新画》纪念本、展览同名限量珍藏版邮品外,还专门为小观众设计了观展互动区、观展任务卡、数字导览,并编制《丰子恺美育教室:跟丰子恺学做优秀家长》教育手册,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参观展览,浙江美术馆的儿童实验室还推出了ART-LAB动手BAR项目,邀请小观众和丰子恺一起学做书衣设计。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