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

“假如”:提醒人类不要失去理性

2019-03-15 12:29:16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终极抉择:威胁人类的灾难》,(美)艾萨克·阿西莫夫著,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编者按:著名科技翻译家王鸣阳先生2019年3月3日辞世,享年80岁。鸣阳先生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同时精通俄语、日语和英语,擅长笔译,他的译作深得读者和业内的肯定,也曾多次获得过相关奖项。本报今日刊出他为阿西莫夫作品《终极抉择》中译本所撰写的译者序,表达我们的哀思和敬意。

  杂志小报上见到关于人类将会遭到毁灭的骇人听闻的“预言”够多的了,还有好几本图书一起凑热闹。2012年似乎更是各种末日预言关注的焦点。灾难片《2012》便描绘了2012年世界末日是如何来临,人类又是如何在中国的西藏留下了文明的种子。据称,神秘的“玛雅预言”明确指出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文明毁灭之日。不敢说那些预言都是胡言妄语,因为产生的东西一定会灭亡,人类也是如此。然而,那些预言有多少是科学预言呢?有多少是可信的呢?姑妄听之罢了。

  这里有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未来学家阿西莫夫写的一本书,叫做《终极抉择》,原书名可直译为《灾变的抉择》,谈的也是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种种灾变。对于这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姑妄听之呢?不,不必如此,也不应该如此。这是因为,就像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作者的其他作品那样,阿西莫夫在这本书中与其说是在告诉读者“有什么”,还不如说是引导读者“分析什么”。读者阅读本书,会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进去,同作者,更严格些说是同科学家,一起进行分析和推理,去得出自己的结论。读者会发现,作者其实什么也没有预言,只是在同你一道分析种种可能性罢了。

  其次,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肯定会忘记对那些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种种灾变的恐惧,而被书中介绍的丰富的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知识所吸引。你会发现,作者似乎并不注重给有无灾变下结论,而注重的是介绍有关的科学知识。事实上,作者在分析了种种灾变发生的可能性之后,信心十足地宣称:“我们眼下会发生的灾变没有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于,对于太阳将转变为红巨星那样一类由天文学所预言的、确实会发生的灾变(那当然是若干亿年以后的事情),阿西莫夫也认为,我们人类只要做了应该做的一切事情,“人类,或者人类的聪明的后裔和盟友,便将能生存下去,渡过地球的结束,渡过太阳的结束,甚至渡过(有谁知道)宇宙的结束。”在我看来,阿西莫夫的这种乐观主义似乎是有点过头:人类能延续到同地球一起结束就很不错了,何苦来非要渡过太阳结束、宇宙结束呢!

  科学也需要想象力,科学家们也绝不像某些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是一群眼睛发直的呆子。作者在他的这本书中,从今天的科学认识出发,以丰富的想象力,由远及近,依次分析了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五类灾变。它们是:一、整个宇宙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而宇宙的性质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二、太阳出了毛病,从而太阳系变得不适宜人类生存;三、地球遭到劫难,生命无法在它上面生存;四、地球上发生某种事件,尽管仍有生命,但人类毁灭;五、人类继续繁衍,但文明毁灭。所有这五类灾变发生的可能性,不是算命,不是臆测,全都是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依靠科学推理所作出的推断。例如,关于较为切近的第四和第五类灾变,作者举出的就有传染病、战争、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等等。

  关于人口,这正是我国的热门话题,看看阿西莫夫是怎样分析的。

  他认为,人口的增加“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胜利,也构成了一种可怕的威胁。人口可以不断减少,直至数字为零;然而在任何情况下,人口都不能无限制增长”。他作了一项计算:按照20世纪70年代初2%的人口增长率,每过35年人口翻一番,“再过1800年,全部人口的重量就会等于地球的重量(质量)”,也就是整个地球变成“由人肉和人血组成的球体”。当然,谁也不相信真会这样。那么,怎么办?或者提高死亡率,或者降低出生率,使两者大致相等,以维持人口稳定。既然提高死亡率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唯一的途径便只有自觉降低出生率——实行计划生育。显然,阿西莫夫的论证是有说服力的。根据人口增长的规律,他特别提醒要及早采取措施。他说:“……导致人口增长的那种胜利会让我们爬至一个最高点,到那时,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摔下来。而且,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到这里,我们看得出阿西莫夫写人类可能遇到的灾变的用意了。他不是担忧人类的灭亡,更不想让读者惊恐。他写到了许多“假如”,提醒人类不要失去理性,要自珍自爱,要采取对策。而这正是人类避免一切灾变最重要的东西。

  不要庸人自扰。要意识到威胁,却不必担忧人类的灭亡。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