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一骑绝尘”藏了啥 董明珠误判芯片棋局?
早前,董明珠放话要斥资500亿搞芯片,这次终于有了实际行动。8月21日,格力电器注册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主业为空调使用的芯片设计
格力电器此次进军芯片设计行业,既是为了坐稳空调领域的头把交椅,也藏着抢占科技高地的志向。空调市场格局方面,据长江证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格力中央空调以16.2%的市占率位列第一。
虽然,格力空调一骑绝尘,但董明珠似乎更关心格力电器的转型道路。仔细观察格力两大对手的近期战略,就不难理解董明珠的焦虑了:老对头美的集团收购了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一下便占据了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高地;另一家电大头青岛海尔则先后收购了日本三洋和通用电气GE的家用电器部门,旨在死磕家电市场。而格力专攻空调,发展短板显而易见,再不谋求出路,就面临被堵死的危险。
格力手机和新能源不乐观?
2015年,不甘寂寞的董明珠试水智能手机,并称目标日销10万台,“三年内灭掉小米。”但知情人士透露,格力2代手机总共生产了30万台,实际只卖掉1万台,存货只能内部消化,毫无市场和技术基础的格力手机显然遭遇挫折。
手机卖不掉,董明珠又瞄上新能源。2016年,她突然“爱上”主打锂电池技术创新的珠海银隆,并力主格力电器收购,结果被格力股东大会予以否决。董明珠并不死心,单方面拉拢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等人出资入股珠海银隆,成为第二大股东。可惜珠海银隆“无福消受”董明珠的青睐。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珠海银隆的总营收为87.52亿元,比2016年的78.98亿元增长10.8%。但其净利润则为2.68亿元,下降67.94%。今年以来,珠海银隆丑闻层出不穷,IPO进程被迫终止;紧接着,被董明珠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也被曝光已被美日淘汰,可谓祸不单行。
其实早在董明珠想借格力收购银隆之时,深交所就发函29问,将银隆的风险一一列出;钛酸锂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的缺陷非常明显,难以进军乘用车市场。
瞄准高端芯片 董明珠的野心
格力手机和珠海银隆还未见起色,董明珠又蹭起了芯片的热点,迅速组建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这也许不是一时兴起,因为董明珠曾经透露,格力空调每年芯片采购的成本就接近50亿,绝大部分为进口。中兴的前车之鉴,更促使了董明珠下定研发芯片的决心。
不过,与之前的观望态度不一样,这次大佬们纷纷表示不看好,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都觉得悬:“格力做高端芯片,我没有太大信心。”TCL董事长李东升也摇摇头:“我注意到有些企业说要斥资500亿元做芯片,我相信这个投资体量说的是做芯片设计,如果真的要做晶圆,500亿元是远远不够的。”
李东升何出此言?芯片产业由上下游和核心产业链组成,核心产业链负责芯片设计,上游负责半导体生产工艺,下游是芯片应用。申万宏源报告显示,上游半导体设备价值量占产业链投资的 80%以上,其中包括硅片制备、晶圆加工和封装测试。2017年半导体设备市场仍被核心设备巨头高度垄断,TOP3 的平均市占率超过 85%。我国半导体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于 20%。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称,芯片的上游往往只有少数大企业能够承担。但只做芯片设计的话,格力没有问题。
芯片设计也不简单 格力实力捉襟见肘
国内主要芯片设计品牌有紫光、龙芯、海思等,除海思以外,均应用于军事科研领域,不需要大规模生产,而华为海思是依靠台积电代工。老牌大厂则精通整个产业链,比如高通、三星、东芝等等。据称,美的在收购东芝家电业务后,又有意对东芝半导体出手。董明珠这一招先发制人,的确有震慑对手的意味。从格力近年营收和研发投入来看,实现营业收入达1482.86亿元,同比增长36.92%;净利润为224.02亿元,同比增长45.27%,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达57.67亿元,占营收比例3.89%,可见格力对研发方面非常上心,财力也足以支撑。
即使只做芯片设计,格力也未必能应对自如。首先国内严重缺乏芯片设计的高端人才。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直到2020年,我国芯片设计从业人员仍然存在8万人的缺口。格力现有研发人员9000多人,美的1万多人,均占员工总人数10%左右。已经拥有自主芯片的华为,研发人员多达8万人,占比45%。可见格力的研发团队处于落后状态,加入高科技行业的“抢人”大战在所难免。
其次,虽然中国公司在芯片设计行业份额越来越重,但如果不计海思(超过90%销售额来自母公司华为)、中兴和大唐的内部交易,2017年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到6%左右。同时由于限于资金、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原因,绝大多数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目前正在从事中低端消费电子芯片的设计,应用市场集中在玩具、钟表和家电产品之中。格力强调珠海零边界主业为空调芯片设计,显然是在避重就轻,只是满足企业内部需求,距离真正的“走出去”,恐怕还需花大价钱、大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