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生活便是一场艺术-人物-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安迪·沃霍尔:生活便是一场艺术

2018-10-09 13:29:02 来源:搜狐 作者:

  “让我无所想(think about nothing)是不可能。”

  ——安迪·沃霍尔

  开篇是他们的谈论,谈论漫无边际。

  他们谈论制服的力量和给人带来的信任感,谈论有史以来最好的牛仔裤,谈论玛丽·莲梦露是有趣还是美丽,或者吆喝着到白宫去……我是这个世界上的A,所有不是我的其他人是B。是B教给A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东西。

  我有点喜欢这样的漫无边际。

(图片来源:www.rmzxb.com.cn)

  安迪拥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他用一种非常荒诞可笑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令他感到疑惑的事物,比如女人的乳霜,又比如爱情。安迪说:“对爱情的幻想要比现实的爱情好太多。”

  当那女人远远走着的时候,她是一个瘦长的黑点,我看不见她,但眼睛勾勒她柔顺的线条。我脑海中关于她的想象延展开来,向着理念趋近,形成渐趋完美的表象。我用所有的想象力来填充她的背影,想象她应该如何,赋予她至善的元素。爱情,便是那个女人。

  当那个女人走进你的生活,你抱着幻想与她相处,却不经意间发现她嘴角未曾拭去的油渍,发现她凌乱的房间,还有她粗鄙的语言……当你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现实的爱情就到来了。时间与空间不停流动中,世界向我们呈现,我们所切身接触而形成印象的一切,便是真实的表象。

(图片来源:www.l99.com)

  因而他说:“当我有了我的第一台电视机,我不再在乎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了。”他同电视机恋爱,在卧室里同时和四台电视调情。而后来,他同他的录音机结婚了。

  他的口中毫不掺假的“情感经历”看似荒诞又可笑,但当我们从某一个视角真正地去观察情感,去体验和测试它的不同模式,又最终在生活、动物世界甚至文学作品中得到验证时,“你就不会再认为它们是坚固而真实的”,你会发现最为感性的事物受制于理性的框架,并从中获得或多或少的审视力,或者,像安迪一样,在思维中模煳爱的含义。

(图片来源:www.99114.com)

  1

(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

  2

  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多么喜爱Pop Art的人,且实在与fashion沾不上边,但安迪·沃霍尔告诉我:“你拿出一些巧克力……又拿出两片面包……你把糖果夹在面包片中间做成一个三明治——这是一种蛋糕的做法。”那,就是一种艺术。

  沃霍尔的《启示录》中不时蹦出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还有玛丽莲·梦露的影子,时常让我联想到他画作中行行排列着的单调、无聊和重复的人物头像,仿佛在描摹着“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

  (图片来源:www.artsbj.com)

坎贝尔汤罐

  (图片来源:www.shengri.cn)

  沃霍尔曾说,“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若你在百度的搜索框里输入“波普艺术”这个关键词,你就会发现,对于他来说,艺术便是复制,传达出那个年代独特的冷漠、空虚与疏离,“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画作若此,言语亦狂。

  那个写下了《蒂凡尼的早餐》的天才,杜鲁门·卡波特,评价《波普启示录》说:“尖锐。一针见血。沃霍尔惊人的坦率一如往常。永远都妙趣横生,启发人心。”

  这本书包含了太多安迪·沃霍尔的生命经验。关于工作,他不教你态度、技巧和时机,而是告诉你“像富人一样思考,像穷人一样穿着”;关于时间,他不做腻人绕口的描绘,而是明示你“时间就是刚刚过去的那一刻”;关于经济,他倒是颇有倾诉欲,向你揭示“钱有一种特别的豁免力”;而关于死亡,他只有一句话好说:“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我对此还没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m.biud.com.cn)

安迪·沃霍尔

  (图片来源:www.art.ifeng.com)

  沃霍尔说:“在我认识的人里,谁要是没看过心理医生才叫不正常。我觉得我应该找专业人士定义我自己的病——如果,我真的有——总好过聆听朋友们的病情并做出共鸣。”

  请你,带着一颗跳跃的心,聆听这个疯子的言语。

  作者简介

  安迪•沃霍尔,画家、视觉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制作人,拍摄了包括着名的《切尔西女孩》在内的众多电影作品。同样广为人知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设立的工作室——“工厂”。沃霍尔于1987年病逝于纽约。

  《波普启示录: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作 者:安迪·沃霍尔

  推荐语:这本书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所着的一部半自传作品。沃霍尔在本书中记叙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名之后的生活片段,围绕“爱”“美”“名气”“工作”等十几个关键词发表评论,组成了一本独一无二的“波普”语录。

  《波普主义》

  作 者:安迪•沃霍尔、帕特•哈克特

  推荐语: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六〇年代,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 “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六十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波普艺术的汤罐头和众多文化偶像的大幅画像,还拍摄出《切尔西女孩》及其他沃霍尔经典;从卢•里德和“地下丝绒”到伊迪•塞奇威克,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在这里出现;沃霍尔自己亦置身其中,旁观着那段不可思议的时光。《波普主义》以幽默坦率的爆料,为那改变世界的十年留下了一份终极的内幕记录。

  《美国》

  作 者:安迪•沃霍尔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