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40年河南引黄灌溉面积增加1200多万亩
10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了解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从21处增加到52处,有效灌溉面积从145万亩增加到1360万亩,为我省农业生产尤其是提高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黄河水浇灌出来的原阳大米,晶莹剔透,又黏又香。”10月25日,原阳县祝楼乡新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昌说,他家今年水稻亩产超过1300斤。
浇灌张海昌家农田的黄河水,从人民胜利渠引来,从一号跌水处流入新磁河,就到了新城村。“原来这方圆四五里就是一个大洼地,上世纪70年代政府组织引黄淤地,经过几十年改造,当年的洼地如今变成了高产稳产的良田。”57岁的张海昌回忆。
人民胜利渠如今覆盖了豫北新乡、焦作、安阳三地11个县(市、区)57个乡镇。人民胜利渠管理局局长李世军介绍,自1952年开灌以来,累计引黄河水380多亿立方米,实现社会效益400亿元。
我省最大的引黄灌区是赵口灌区。该灌区始建于1970年,次年开灌,设计灌溉面积587.1万亩,涵盖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商丘5地14个县(区)。“目前,已经建成干渠56条、支渠144条、闸涵等建筑物2310座。”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赵口分局副局长李朝阳说,赵口灌区累计灌溉6000万亩次,补源2000多万亩次。
2007年起,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始实施,二期工程已列入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
“一刷卡水就哗哗流出来了。”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村民史晓梅说。沈家村属于赵口灌区,实行的是引黄灌溉和井灌双配套,和其他没有黄河水补源的乡镇相比,张市镇地下水位高出30多米。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改变,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黄河变成了利民河,黄泛区变成了黄灌区。尤其是改革开放这40年,我省引黄灌溉面积扩大了1200多万亩,为筑牢中原粮仓、提高我省粮食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