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创股份李亦争:教育行业顶层架构与底层逻辑
迄今为止,威创在教育领域的利润规模已经超过了两亿人民币,因此对于威创本身而言投资小企业并没有什么意义。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站在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去推动更加深度的资本运作。
众所周知,大资本追求的是稳定,追求确定性条件下的高杠杆回报,而非高回报下的不确定性,这是孵化、投资、产业并购逻辑上的根本差异。投资更追求的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高回报,如投资数多家企业,只要从1、2个中获得高回报便可。但做产业资本则不能从这个角度出发。
教育是是一个大行业,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吞吐资本的细分赛道。投资人一直都在寻找教育行业中具有规模利润的公司,发股并购也好,整体的资本运作也好。但事实上,每年有5、6千万利润,整体运作又比较规范、具备发股的条件的标的很难找到。
并购方、大型产业资本运作方需要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利润体量的标的。但在教育行业中,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反映出了教育行业的底层架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育行业创业,创业者面临的问题是“你的瓶颈在哪里?”
教育科技与传媒科技、金融科技相比,行业过小。传媒科技新媒体的应用层出不穷,互联网营销方式变得十分普遍,新媒体与老媒体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科技,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广泛。而教育与科技的结合就显得十分的碎片化,除了在线教育之外,我们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前景无限的模式,包括在线教育在内。在一级市场做并购的逻辑与做产业投资的逻辑、大型投资与早期孵化的逻辑都是截然不同的。
教育行业比较难”长大“,难以规模化。教育是长周期行业,它的特点与农业相似,需要播种的时间很长,导致规模会受到比较明确的限制。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教育行业实现大资本的吞吐,将大资本引入这个教育这个行业。解决了上述问题,创业者就具备了和大资本对接的能力。
教育行业过于碎片化,大资本追求稳定,因此不愿介入其中。但也存在着大资本进入的细分领域,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赴港上市,民办高校的并购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今上市公司拿到的很多融来的资金很多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的产业中去,而是进入了房地产行业,我国的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证监会便加强了对做实业的审核要求。因此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越来越难通过审批。
2017年我在威创完成了9.36亿元的融资额——我国最大的儿童教育行业的单笔融资。而融资的审批周期历时一年。证监会对募投项目开始进行严格管控,要求将融来的资金少做费用化支出,如营销、宣传等等,而更多的用作资本化支出。证监会要求的是确定性,譬如融资用来开店,证监会关心是否选好地址,是否签了租约。
大多数创业者在融资时,投资人至少应该了解资金的大致用途和比例,如百分之多少用于研发、团队建设、营销等等,但是在经济寒冬时,创业者应该向投资人说清楚资金的具体用途,要做到一拿到投资人的资金立刻就可“开工”。
预计未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不会特别乐观,资金会蛮紧张的,融资时投资人对项目的可靠度要求提高,创业者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的商业逻辑。
教育投资大幕的拉开,为什么是现在?
1、教育政策落地
国家层面已正式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从制度上重新界定营利性民办教育的法人身份为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清除障碍。
2、消费升级
教育是消费升级最重要的体现,中国家庭的教育指出规模已经将近一万亿,近十年复合增率为10.7%,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3、人口红利
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新出生人口在十三五期间保持1700~2000万之间,教育需求保持稳定的人口基础十分稳固。为教育提供新的可能性。
4、技术与基础设施升级
由互联网提供的万物互联一级云网端一体智能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的信息技术如VR、AR等不断出现,迭代,渗透进教育领域。
教育行业大势之一 ——政策利好
1、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行业底层政策逐渐清晰
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民促法》的根本意义在于明晰了产权,鼓励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学校的债权属性强于股权属性,因为它是稳定增长的。
以幼儿园为例,由于其现金流稳定,那么是否可以发行幼教行业的第一只ABS(资产抵押证券)呢?由于在中国幼儿园的学费必须计入其法人的帐户中,无法为债券的偿还做保障。因此虽然教育行业拥有很强的债权属性,却无法使用债券融资。而最近《民促法》送审稿出台,提到即使是非实体教育、非学历教育,如互联网线上教育,也需要持证,这又增加了资本进入的障碍。
2、省份出台实施细则,各领域受益程度有所不同
各地方的具体细则由地方各自制定,导致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为全国连锁模式的布局造成了障碍。目前,这些底层限制正在逐渐打通。
吉林省、河北省和湖南省先后出台实施细则,总体而言,分类管理的过渡期的期限存在不同,其他关于收费标准、用地政策、退出机制方面均存在相似之处。
3、各层次民办学校和教培机构经营将规范化
4、教育资产证券化浪潮来临,头部教育资产成稀缺资源,金融创新将被激发
《民促法》给教育行业带来以下四点影响:
① 行业整合加速,跨界竞争加剧② 教育资产证券化浪潮来临:教育资产在港股收到追捧,教育的核心逻辑符合③ 金融创新将被激发④ 头部教育资产成稀缺资源
如今,线上教育获客成本高于线下,意味着创业公司推广新产品的门槛在加大。教育真正适合的模式是高质量的低速扩张而不是低质量的快速扩张。做成高品质教育自然会受到资本追捧。
教育行业大势之二 ——消费升级
1、家庭教育总支出稳步增长。
消费升级的根本原因: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 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5000元;
教育行业消费升级的直接表现:教育支出增加, 2014年家庭教育总支出已接近10000亿元, 2017年,全国家庭教育总支出将达到 13000亿元。
2、高端教育、素质教育需求被激发
消费升级的直接影响:教育消费预算约束不断扩大,长尾需求逐渐演变为主流需求,例如对国际教育、双语环境、兴趣教育等的需求。
以国际学校的需求为例:2017年相比2010年国际学校数量翻了一倍,从380多所扩张到720所;在校学生来看,2016年本土在校学生近17万人,较2010年本土在校学生近6万人增加了183%。
以素质教育为例:51.42%的家长让孩子参与课外辅导的目的是处于兴趣培养;有39.07%的孩子选择了特长培养,已超过语数外主科的培养比例。
3、国际教育客单价高,但素质教育客单价涨幅高
从学费维度观察,国际学校客单价高,平均每年学费15万左右;素质培训客单价平均每年1万;但是校外素质培训类课程涨幅较校内学费涨幅高,其中科学、美术、口才类课程,单价涨幅约35%。
教育行业大势之三 ——二胎红利
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教育需求保持海量市场空间
人口基数稳固:在二胎政策的影响下, 2016年新生儿人口数量达到1750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预测,在 2016~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将稳定在1700~2000万之间;各年龄段均拥有庞大受教育人口,其中 0~6岁、 6~1 8岁、 18~22岁、 22岁+阶段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1亿、 1.9亿、 1.6亿、 7.1亿人,教育需求保持稳定的人口基础。预计至2020年,中国教育市场总体规模将达 5万亿。
各细分行业影响呈现层次性:学前教育最先被激活,预计3~ 8年后,会影响 K12、国际学校的市场市场容量增长。
教育行业大势之四 ——技术与基础设施升级
1、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增长
2016 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560.2 亿元,同比增长27.3%;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9001 万人,同比增长23 %。预计2018 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 亿, 2014-2018年的CAGR预计为23.5%。
2、打破物理屏障、重塑学习流程、为个性化体验式学习提供可能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等技术的发展,为打破地理隔离(双师课堂)、重塑学校(直播、网络课堂)、重塑教学流程(移动教学、多屏教学)、个性化教育(自适应学习)奠定了基础。
3、能有效解决传统教育的痛点,在线教育细分行业有望出现新独角兽
技术与基础设施升级,可有效解决每个教育细分行业的痛点,该类型企业中有望出现新型独角兽。
4、巨量需求“发酵”万亿的教育蛋糕,一级市场各细分行业龙头呈东风启航
幼教、国际学校以及高等学历类教育企业纷纷出海上市。
新东方和好未来老牌教育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或并购的方式不断延展公司业务的边界,持续布局。
教育行业大势之五 ——教育+科技
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与科技的结合。
教育的选择权在家长手中,用户是孩子,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反馈。教育科技品类中最成熟的是在线教育,但它推高了获客成本和推广成本。但即使是这样,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掌握了科技入口就掌握了教育行业的未来。此外,产业升级也需要新兴科技不断深化融入教育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