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见: 用卡通形象推广家乡的特产水果-特产-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

​王玲见: 用卡通形象推广家乡的特产水果

2018-08-18 22:10:08 来源:中国台州网 作者:

2016年之前,王玲见过着 “两点一线”的职场生活,充实又稳定。2016年之后,他成了“新农人”,开始打造自己的“水果联合国”。

成立合作社

1980年,王玲见出生于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村的一户农民家庭。

上游村种植杨梅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杨梅树,王玲见的父母也不例外。从小,他就看着父辈们为杨梅辛苦奔波。

大学毕业后,王玲见在企业里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感叹于父辈的辛苦,每年杨梅成熟的季节,他都会帮着家里一起售卖。“一般在网上销售,或者和企业合作。”

2014年,王玲见和村子里几户果农联合成立了小玩子水果合作社。“这样既能为自家的杨梅打开销路,也可以帮助其他果农。”“小玩子”这个名字源自王玲见的网名,“我从小比较贪玩,又喜欢动漫,就起了这么个名字”。

合作社成立后,在长时间与杨梅打交道中,王玲见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觉得水果也可以有情感,会说话,可以表达思想。”他想设计一个能代表杨梅的卡通形象,赋予它鲜活的生命特征。

在王玲见的脑海中,这个卡通形象应该有杨梅的外形,还有眼睛、嘴巴等拟人化的特征。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请朋友帮忙设计卡通形象。“实际做起来挺难的,‘杨梅头’特别难画。为了还原杨梅真实的形态,我们就以杨梅的照片为基础,增加其他元素。”

在一番努力下,2014年,“梅妹”以一个可爱、俏皮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同年的杨梅季,“梅妹”的形象开始替代传统的杨梅、杨梅树的照片出现在合作社产品的外包装纸盒上,“挺成功的,那一年,杨梅销量提升不少”。

推广特产水果

彼时,王玲见还是企业里的一个管理人员,设计“梅妹”只是为了帮家里销售杨梅。

随着杨梅销量上升,合作社生意日渐红火,工作量也增加了。2016年,经过一番考虑,王玲见从公司辞职,将销售水果当做事业来做。

杨梅的季节比较短,5月份准备,6月销售,到6月底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空白时间,做什么呢?”王玲见有了新的想法:“我想把临海的特色水果,都以卡通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系列化的产品。这样既有助于‘小玩子’品牌宣传,也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临海有这么多特色水果。”

有了想法后,他马上付诸于行动。他前往临海各地的水果基地考察,商谈合作。在他的努力下,涌泉蜜橘、大田黄桃、大石葡萄等临海特产水果,纷纷拥有了独特的卡通形象,以崭新、活泼的面貌“闪亮登场”。

“创造这些卡通形象,仅仅是为了包装吗?”王玲见否定了这个说法。“包装只是产品销售的一个端口,我希望通过它们来讲故事。比如说,今年我给杨梅设计了‘梅目传情’的故事,橘子则是一个‘橘世无双’的故事。每年更换主题,可以让客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几大水果系列基本不变,我相信持续做下去,能够成为经典。”

做文化沉淀,才是王玲见的目的。

“目前,我们正在创作一组漫画,把这些卡通形象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系列故事。它们除了讲述各自的水果特性、营养价值、生长过程,也能反映出临海水果的一些特色,还能展现当地的人物历史。”他说,“我们这个项目在2017年参加临海团市委组织的第四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进入了十强,得到了导师团队的建议和指导。”

王玲见有一个远期目标,是以动漫的形式推广临海的特色水果,但目前,出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首先选择了相对容易实现的平面卡通形式。“我们已在筹划制作动漫的前期工作,例如‘梅妹’,现在已经有3D形象了,下一步,就是延伸到动漫。临海团市委为我们免费提供了临海市蜂团青年创客空间的免费场地,为这个项目的实现提供了进一步的便利。”

把控果品质量

“推广水果产品,单靠情怀、包装和宣传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把控好水果的品质。”王玲见说,“水果不像工业产品,没有标准化的生产过程,要想把控好,有一定难度。比如杨梅,大小、甜度、光泽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必须进行挑拣。”

王玲见说,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于水果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只要品质、外观有一点问题,我都不会收”。

为此,母亲和他吵了几次,“她觉得杨梅都是辛辛苦苦种的,不管好坏,自家的杨梅都要卖掉”。 但王玲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为了确保出售的水果品质上乘,每到杨梅季节,凌晨两三点,王玲见就跟着果农上山,“杨梅从树上采摘下来,运到山下,挑拣、包装,每个流程我都要亲自参与”。

而到了其他临海特色水果上市的季节,如涌泉蜜橘、大石葡萄等,王玲见则一遍遍地走访果园,查看水果生长状况。“用心管理果园的农户,我们才能商谈合作。”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

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