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基础科学研究
两会声音
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7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从411.8亿元增长到920亿元,增长了123.4%。但从基础研究的经费来源结构看,政府财政投入占比高达90%左右,社会力量投入占比甚微。
社会力量支持基础科研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社会捐赠为现有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科研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二是通过设立新的民间科研机构为基础科研拓展增量空间。
关于基础科研的问题,一直也是科技界两会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问题,代表委员们在提案和议案上也不遗余力予以支持。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对国内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就十分关心,去年在腾讯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腾讯基金会宣布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发起了一个旨在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奖项“科学探索奖”,旨在加大社会力量对国内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今年的提案也涉及到基础科研话题。他认为,目前,社会力量通过这两个途径参与推动基础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而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现象,亟需做出调整,以推动社会力量更多参与。
为此,沈南鹏给出了六点详细建议:一是提高个人/企业捐赠于基础科研领域的税收优惠程度,引导更多捐赠资金进入基础科研领域;二是调整个人捐赠的免税制度,以此提升个人捐赠意愿;三是进一步明确科技类民非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财税优惠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等方面将其纳入范围,给予同等对待;四是推动科技类民非的免税资格相关政策的落实。建议针对科技类民非单独制定更为明确、操作性更强的认定标准;五是解决高端人才薪酬标准受限和设备购置免税范围受限;六是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尤其是国家新闻单位牵头,创立官方性质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基础科研捐赠表彰奖项。(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