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

河南稀有剧种走进清华大学“小包公”撒泼耍赖颠覆人们想象

2018-11-22 10:41:36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11月21日晚,随着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创排的四平调《小包公》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惊艳亮相,清华大学2018校园戏曲节“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河南稀有剧种首次走进清华大学展演。同时,刷新了清华大学记录,这是该校迎来史上最基层级别的“区级院团”演出。

  展演涵盖四平调、宛梆、道情、越调、豫剧等五个剧种,一戏一评

  清华大学2018校园戏曲节“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国艺术报社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从即日起至至27日,商丘四平调《小包公》、内乡宛梆《铜台关》、太康道情《张廷秀私访》、越调《老子》、豫剧《北魏孝文帝》等剧目将一一亮相清华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加展演的五个剧种均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他们各具特色,如商丘四平调有“铁脚剧团”之美誉,内乡宛梆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少锄二亩地,也要听听道情戏”等,让师生们充满了期待。

  据悉,这是继去年以来,李树建领衔主演的“忠孝节”三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以及曲剧《老街》先后走进清华大学演出之后,河南戏曲再次走进这所着名高校。

  此次展演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为拉近戏曲与青年学子的距离,每部剧目演出前都安排丰富的戏曲体验活动,如走台步、穿戏衣、化戏妆、拍戏照等,让高校学子们真正领略中国戏曲的魅力和风采。此外,邀请专家看戏、评戏,每场大戏展演结束后召开专家研讨会,一戏一评,为河南戏曲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河南稀有剧种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IMG_20181121_204750.jpg

         小剧团唱出大风采,“小包公”撒泼耍赖颠覆人们想象

  “眼看日斜天色完,我只顾贪玩没回家,回家嫂娘问到我,叫我对她说什么。对!我说西村去会文,我编个瞎话哄哄她,哄哄她。……”21日晚,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座无虚席,首场演出四平调《小包公》深入浅出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表达、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掌声不断。

  当晚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现场一位清华学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场戏看得好欢乐,没想到铁面无私的包公竟然还有撒泼耍赖的一面,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表演中所蕴含的乡村幽默与市井讽刺,与观众情感毫无隔阂地在剧场这一场域中相互交融,和谐一体。小包公与嫂娘之间的家长里短包裹着对忠、孝、贤的赞誉,指向“学而优则仕”的价值选择,发泄着“以牙还牙”的报复成就感,最终展示的是被锐刺鞭挞的那点人性宽容。这大概是伦理教化剧最为欢乐、最为亲和、最为活泼的表达了吧。”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同学说。

  演出结束后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认为“小剧团唱出了大风采”,剧目好、演员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家长里短之间道出的却是中华传统美德,没有说教却深入人心。这就是践行新时代要求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好故事。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直言这部戏让他感到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部戏虽是基层剧团的,却是全国水平的优秀剧目。“这个故事是纯粹的中国故事,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生动、鲜活。这个戏,戏迷能够看、教授也能够看、河南老乡也能够看,打破了中国戏曲的局限性,把中华特有审美展示得非常好,体现了中国戏曲对观众的征服力。”崔伟说,这台演出虽然是传统剧目传承有序,传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传承又达到很传神水平,生命力十分旺盛。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说,《小包公》讲了一出中国好故事,这样的戏太容易让人懂了,深入浅出,大人小孩都应该看。他建议这出戏往中小学送,把剧目传统东西保留下来。

  相关链接:

  剧目简介:四平调《小包公》是国家一级演员、着名四平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金荣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四平调剧种的经典之作。该剧由拜金荣的徒弟——着名四平调演员邵凤荣领衔主演,讲述了早年丧母的小包拯,由大嫂哺养成人,发奋读书,而二嫂却百般虐待陷害他。包拯14岁时进京赶考,不料染病卧床一月有余,误了考期,流落大街卖诗,幸遇丞相王延龄慧眼识才,经他举荐,宋王殿试,点包拯为飞龙科独榜御进士,任命为定远县知县。上任途中,绕道乡里,包拯痛斥严惩了刁钻的二嫂,接大嫂一同定远上任。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