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贸市场试水原产地直采 菜价有望降低两三成
一家农贸市场内,一个摊位有近60种蔬菜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8年前在超市和农户(农村合作社)之间流行的“农超对接”,近期出现在郑州一些农贸市场里。市场方牵头从农产品基地大量采购,再分发给市场内商户。这中间减少了诸多环节,因此菜价降低,菜也更加新鲜,也能解决“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难题。
但对于习惯了原有采购渠道的商户来讲,这样的模式也带来不少质疑,能行吗?对于市场方来说,如果商户不认可、采购量上不去,就没有议价能力,能干吗?
现象 农贸市场做原产地直采
2018年8月是中原老集市推行原产地直采的第3个月份,这个坐拥郑州西部老城区巨大人口流量的农贸市场,于今年5月份开始摸索直接从农产品基地采购,他们和河南农业龙头企业河南峰辉盛世农业公司合作。
每天凌晨一两点,在峰辉盛世许昌基地,滴着露水的新鲜蔬菜被装入冷链物流运输车,一批批运抵郑州,分发到老集市商户手中,静待早市开门。这中间,不再经过批发市场、菜贩子等环节。一个可以直接生吃的水果玉米,在中原老集市卖1.5元/斤,别家市场却卖到3元/斤。“拿起来就能生啃,越吃越甘甜。我们进价便宜,就是因为省掉了中间环节。”中原老集市负责人刘超说。
而相隔16公里的郑州市田园农贸市场,也于今年8月18日签订了“农超对接”合作协议,从侯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采。这次直采合作基地达500余亩。
在此之前,田园农贸市场的肉类直采已经名声在外:这里羊肉28元/斤,牛肉26元/斤,而市场上牛羊肉每斤大多在30元以上。“因为我们和大型屠宰场合作,原产地直供。”郑州田园集贸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邢雷说,这次“农超对接”合作将补足蔬菜采购的短板。
好处 菜价降低两三成
“经常会买到看似新鲜的蔬菜,买回家很快就变质了,或者同一个地方买的蔬菜,质量时好时坏。”家住郑州市惠济区的张女士吐槽。
这个问题,直采模式能够解决。刘超称,直采基地的蔬菜来源清晰,施肥等种植管理环节可监控,采摘时间明确,低温冷藏运输不使用化学保鲜剂,这些都是透明、可追溯的,不仅保证了好的品质,也能保证品质的稳定。
为啥能做到蔬菜价格低?价格究竟能低多少?刘超分析,传统菜贩的采购路径大致有两个,蔬菜从田间通过冷库车到达一级批发市场,再辗转到小型批发市场,最后商户去批发市场采购;或者,菜贩去田间地头选菜,挑好后,装车加冰,凌晨一两点拉到某个十字路口,早已等待的二道菜贩,将蔬菜从大车分装到小车,然后运往平顶山、许昌等各地。“从田间地头到市民手里,中间倒了二手甚至三手,油耗加上辛苦费,每个环节肯定要加钱,菜品也会有所下降。”刘超称。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原老集市的做法是,由市场方统一跟原产地对接,商户安坐家中就可以下单报量,不用凌晨一两点起床、累死累活去批发市场进货采购。
如果换做单个商户跟原产地对接,无配送、储藏能力,且采购量小,无法拿到最低价格。由市场方去采购,量大,有议价能力,能够将商户的风险转移。
田园农贸市场的模式则是,与原产地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搭建数据库和物流平台,信息共享,能够清晰反映出商户端哪些产品好卖,产地端哪些产品滞销,从而实现互通。
“原产地直采,至少减少了一个环节,菜价相比降低了20%~30%。”邢雷称。
难题 “直采菜”进门难,商户质疑观望,单个市场采购量少
尽管拥有诸多优势,“直采菜”进农贸市场却会遭遇不少门槛。郑州经开区一明星农贸市场运营者称,现在全市80%以上还是传统模式,原产地直采运作起来是个老大难。
中原中路农贸市场负责人范先生称,直接与田间地头对接,为商户免去起早贪黑之苦,是个好事,但是自家市场商户数量有限,一次采购量太少,和农产品基地议价时无优势。目前,70%商户依然从邻近批发市场采购,剩余商户从万邦农产品物流城等采购。
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负责人王先生认为,产地直供能保证价格,但是不能保证品质。人和大发菜市场负责人王先生认为“直采菜”进门难的最大症结在于商户工作难做,“商户从原有渠道采购已经很多年,只认准老渠道,要说服他们改变固定客户群,不好协调。”
事实上,中原老集市也曾在商户协调上下了不少力。刘超称,第一天推行产地供应时,鲜有商户主动参与,但3个月后,市场内80%的商户接受了这个模式。这期间只能市场管理方自掏腰包,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