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入选国家首批"公交都市"满5年 将迎来大考
2012年,郑州入选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历时5年艰苦奋战,此次作为第二批验收城市,我市将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苏州、大连等一线城市同台竞技,挑战和压力同在。昨日,记者了解到,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组即将到郑州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地验收工作,“公交都市”迎来大阅兵。
回首5年来时路,便捷、舒适、智能、经济、环保,5个关键词是对日新月异的郑州公交最实在的概括。
关键词1:便捷
目前,郑州市城区地面公交线路数量达到342条,线路总长4781公里,公交车辆6420台,日均运营里程80万公里,日均客运量256.85万人次。
自2009年5月第一条BRT线路开通以来,9年时间BRT实现了从“单环”到“双环”、从“1主8支”到“5主61支”的快速发展。
常规公交形成“八纵八横”骨干线网、50多条社区接驳巴士线网和28条夜班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和BRT共同构成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快、干、支、微”四级公交网络。此外,2017年开建22条、全长305公里的常规公交专用道,与106个各类公交枢纽场站。
地面公交平均运营时速从“公交都市”创建初期的12.8公里提升到如今的15.58公里,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从创建初期的43%提升到60.43%。
关键词2:舒适
创建期间,我市每年购置公交车辆500~1000台,全部为新能源公交车。
今年6月,我市首批纯电动双层全景天窗公交投放在6路、60路、62路等线路上,共计40辆。和现有双层公交车辆相比,新车空间更为宽敞,全车采用隔热玻璃,夏季隔绝紫外线,冬季防止热量散失,舒适节能又环保。三轴设计和可调节空气悬挂使得车辆稳定性更高。
213个公交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绿荫环绕,公交候车亭配备智能出行服务信息。
关键词3:智能
郑州已经初步建成城市综合交通智能系统,实现地铁、地面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智能调度和监控的全覆盖。
公交智能排班、智能调度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公交运营更加准点可靠,行车作业计划执行率和发车准点率全部达到99%。
此外,还建立了客户服务系统、公交网站、定制公交网约平台、来车预报电子站牌、“郑州行”手机APP等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服务。同时,从“绿城通”在地铁与公交间的一卡通用,到“轩辕通”与全国近200个城市互联互通,再到微信、支付宝扫码、银联闪付乘车,乘车支付方式更简单、更多样化。
关键词4:经济
我市公交票价实行1元的基础票价,在全国都属最低票价城市之一。另外,市民持普通卡八折优惠,持月票卡五折优惠;6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卡”、残疾人持“关爱卡”及伤残军人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学生卡乘坐公交二五折优惠、乘坐地铁五折优惠。特别是快速公交同站台免费换乘大大降低了市民的交通出行费用。
关键词5:环保
创建期间,我市完善道路机非隔离设施,加大停车场配套设施建设,首创盾构法“微创”建设地下停车场,2013~2017年共新建公共停车位2.7万个,2018年计划新建停车位5万个。为鼓励非机动车型,构建慢性系统,还在市区建设了280公里的生态廊道、335公里的人行步道、353公里的自行车道。
创建期间,我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购置了4445台新能源公交车辆,使我市新能源公交车辆总数达到了5993台,占全市运营公交车总数的93%。配套建设充电站38座,充电桩1150个,新能源公交车一年可减少各类排放物24.73万吨。
■相关链接
公交都市
美国教授罗伯特·瑟夫洛在著作《公交都市》中最早提出“公交都市”的定义:“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配合默契,能有效发挥公交优势;可持续的公交都市,代表一种城市形态和机动化环境,一种能有效替代小汽车出行的交通方式。”
“公交都市”作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已成为全球众多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主要特征包括:较高的公共交通分担比例,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以及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