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自今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困境儿童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实现12年免费教育。近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市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更加完善。
目标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我市将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分类保障、社会参与、政策衔接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 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更加健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更加完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生活更有保障,成长环境更加优化。
《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定义:指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同时,对具有郑州市户籍的困境儿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孤儿、特困儿童、重病重残儿童、监护人无力监护或监护缺失的儿童、贫困家庭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等6种类型。
农村留守儿童符合困境儿童条件的,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
任务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更健全
《意见》提出,我市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监护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通过建立源头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护送转接等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不断完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与此同时,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针对困境儿童自身和家庭的不同情况,分别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康复等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生活保障方面按照不叠加、就高不就低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按政策落实孤儿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儿童和重病重残儿童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并按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对年满18周岁仍在高中、职高、中专和大学专科、本科阶段就读的困境儿童,继续享受保障政策直至毕业。
●医疗保障方面对建档立卡人口(含贫困残疾人)、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中的贫困儿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给予适当倾斜,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对经民政部门认定确实无力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困境儿童,其个人年度缴费部分所需财政补助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对于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重残儿童住院医疗救助部分按照80%比例给予报销,封顶线提高至2.2万元。
●教育保障方面对有关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作了进一步细化,实现了困境儿童高中阶段免费义务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教班(部),开展学前教育。其中明确,自2018年秋季学期起,实现困境儿童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建档立卡家庭的学前教育阶段3~6岁困境儿童,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保教费,对孤儿、残疾儿童、低保家庭及父母残疾的学前教育阶段的困境儿童,按照年生均1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对建档立卡或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困境儿童,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的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建档立卡困境儿童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
●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方面对0~14岁听力、智力、脑瘫、孤独症、肢体(术后)和精神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和辅助器具补贴,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补贴标准,建立残疾儿童“新发生一例、救助一例”的长效机制。
措施统筹各方资源落实资金保障
我市还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基层政府、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起覆盖城乡、上下联动、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在县一级建立领导小组,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台账,村(居)要配备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兼)任的儿童福利主任。
《意见》要求,县级财政部门要将“儿童之家”运行经费及儿童福利主任薪酬待遇列入财政预算,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薪酬标准。可采取增设专职、兼职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解决基层儿童福利主任待遇,保障“儿童之家”开展活动。各地在保障财政支持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