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迈向基本系统 太空中书写“中国速度”-国内-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迈向基本系统 太空中书写“中国速度”

2018-08-14 13:48: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航天五院强化北斗三号卫星科学管理,从而实现后方专家的精准判读,提高发射场测试效率。图为技术人员在判读卫星数据。 姜天骄摄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此后接连4次一箭双星,日前随着第9颗、第10颗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导航全球组网从最简系统迈向基本系统。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和自主研发,北斗三号不仅研制速度不断加快,而且实现了有效载荷部件全部国产化

  随着北斗三号第9颗、第10颗卫星日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已经从最简系统迈向基本系统。

  北斗的建设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既考验耐力又比拼速度。为迎战批产高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不断加快脚步:自去年11月发射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开始,9个月发射10颗星,北斗三号正书写着太空里的“中国速度”。

  以更高速节奏布网

  发射场数星待发、总装大厅十余星在研、正在论证的多星已跃然纸上……北斗三号的建设只争朝夕,然而这种高速运转并不是依靠“人海战术”实现的。经济日报记者从航天五院了解到,北斗三号在发射场的卫星试验人员较以往减少了近一半,在发射场的全流程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在北京研究所,不论是研制人员还是研制周期都大为缩减。

  “我们非常注重以科学管理加强卫星地面试验验证。”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直言。以本次发射的北斗三号第9颗、第10颗卫星为例,航天五院首次在北斗三号卫星测试中采用远程测试方法,前后方实时联动,极大地发挥了后方判读专家的保障作用,提高了发射场测试效率,大幅减少了发射场人员数量。通过谨慎评估并科学优化发射场测试项目,以及开展无线测试等多种尝试,努力提高北斗的研制速度。

  “早在北斗二号正式提供亚太区域导航服务前,我国就开始了北斗三号全球范围导航系统的论证研制工作。”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北斗三号性能在北斗二号的基础上,提升了1至2倍的定位精度,达到2.5米至5米的水平,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

  继2015年成功发射三颗“排头兵”,全面验证了全球组网的关键技术之后,初战告捷的北斗加速了进军全球导航卫星工程建设的步伐。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发双星成功发射,此后便以接连4次一箭双星的节奏,加速奔跑在“星途”上。2018年3月30日,8颗北斗三号卫星在空间“棋盘”上就位,完成了北斗三号最简系统的部署,通过扎实的在轨试验对几大系统进行了全面“演练”。

  北斗三号第9颗、第10颗卫星开始向基本系统建设迈进。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介绍说:“北斗三号卫星是由3个轨道面30颗卫星组成的,具体包括3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3颗同步倾斜轨道卫星和24颗中圆轨道卫星。”后续的组网任务将更加紧迫,为了兑现全球导航的承诺,北斗三号将会以更加高速的节奏布网。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继续为北斗三号第9颗、第10颗卫星提供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星间链路等关键有效载荷的是航天五院西安分院。

  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要满足苛刻的系统性能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都必须自主可控。

  30颗北斗卫星在2至3年的时间里实现有效载荷100%国产化,这是中国航天面临的巨大挑战。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在原子钟、行波管放大器、固态放大器、微波开关、大功率隔离器五大类19项国产化部件方面推进研制,组建了由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研制队伍,最终实现了有效载荷部件100%国产化,增加了“中国智造”的含金量。

  为了使30颗卫星快速成型,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创新提出卫星有效载荷新的设计理念,将硬件平台固化,软件则可以根据需求变化及升级,就好比智能手机,可以通过“刷机”实现系统升级。将不变的部分先研制投产,再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对有效载荷进行升级,将3年研制周期缩短了一半,而产量翻番,大大提升了研制的效率。

  导航卫星实现定位、导航、测绘、救援等功能,主要依靠有效载荷系统,随着北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导航卫星可提供的服务需求将会有所增加。“这时候,只要改变有效载荷中的部分软件,就能实现新的导航功能。”张立新表示。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