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 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晓丽)备受瞩目的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昨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
记者对比发现,资管新规与此前的征求意见最大的区别是过渡期的延长。资管新规指出,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
此外,新规还将“合格投资者”的定义进行了调整。
打破刚兑 禁止资金池模式
虽将过渡期延长,但大原则并没有放松,而是在大资管新规正式稿中有所强化,其核心是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模式与破除多层嵌套。
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资管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明确刚性兑付的认定及处罚标准,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同时考虑到部分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兼顾市场诉求,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
另外,资管新规在禁止资金池业务、强调资管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基础上,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以此纠正资管产品短期化倾向,切实减少和消除资金来源端和运用端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为防止同一资产发生风险波及多只产品,新规要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多只资管产品投资同一资产的资金总规模不得超过300亿元,如果超出该规模,需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统一杠杆水平
在统一杠杆水平方面,资管新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参照行业监管标准,对允许分级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
在负债杠杆方面,资管新规对开放式公募、封闭式公募、分级私募和其他私募资管产品,分别设定了140%、200%、140%和200%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上限,并禁止金融机构以受托管理的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在分级产品方面,新规禁止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进行份额分级。在可以分级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不得超过3:1,权益类产品不得超过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均不得超过2:1。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这一调整有助于在产品端满足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的投资需求;同时,由于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具有公允价值和较好的流动性,在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基础上,放开可分级产品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的比例限制,有助于支持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业内观点:
长期利好股市健康发展
赵亚蕊认为,总体来看,资管新规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未来盈利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短期内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和收入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以往的资管产品会借助信托通道以及多层嵌套方式流入股市,在去通道化背景下,这部分资金将面临清出的压力,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入市资金减少的情况。但长期来看,市场规范程度提升,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债券市场而言,银行理财产品受到监管规范,债券作为泛资管产品的重要投资品种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打破刚兑、净值核算以及非标转标等规范都有助于资管行业和债券市场的健康成长。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资管新规有利于引导资金进入基金等正规理财产品,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从短期来看,清理违规理财资金可能引起市场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对股市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不过,国金策略的李立峰分析,过渡期的延长,表明监管层大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这对股市无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于权益类市场的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