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勤奋的村小“拍客”
·我身边的好老师
一台3公斤重的单反相机,两大瓶矿泉水,若干干粮,备用药品,全部装进双肩包。将沉甸甸的背包背在肩头,61岁的向宥福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第一站是联江村小。几十年里,杨汉发和他的妻子守在那儿,教出了一拨又一拨学生。不期而至的向宥福,用他的镜头,记录下即将退休的夫妻俩和他们的学生。校园井井有条,学生衣着整洁,腼腆的笑容里带着儿童的天真。
“我爱拍照,村小则是我最重要的主题。”197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向宥福,曾跟随在潇湘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同学学过一段时间拍照。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湖南省会同县,向宥福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工作忙,拍照的爱好就缓了下来”,直到就任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后,向宥福再次扛起相机,每一次下校听课、评课,他都要留下大量有关教师、学生、课堂、校园的影像资料。
从普通教师到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向宥福大半辈子都在与学生打交道。“退休了,我想换种方式接触学生”,两年村小教师的经历,从大学起就养成的拍照习惯,促使他做出一个决定:用镜头记录村小。
十多年前因病切除一侧肾脏,2015年退休时又因心脏病动了次大手术,并装上了两个支架,让60岁出头的向宥福比同龄人略微显老。“但我感觉身体还行。”在休养几个月后,向宥福开始了他的计划。
2016年,向宥福背上背包、骑着单车,以每周1—3次的频率,踏上村小“拍客”之路。“最远的一天,骑了70多公里。”那一次,向宥福拍了4所村小,“累惨啦!”知道父亲开始骑行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媳妇打电话劝他“少出去点”的次数越来越多,拗不过他的老伴,只能用“每隔两三个小时打电话问一次平安”的方式来支持向宥福。
从3月到6月,向宥福借助自行车、中巴车和双脚,穿行在会同的20余个乡镇间,用镜头拍下了全县境内76座村小中的67座,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系列“50后村小老师”。
紧接着,他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村小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学生。“他们胆怯的眼神,在镜头下格外让我震撼。”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拍摄贫困孩子的经历,向宥福流下了眼泪。
那是在漩水村小。23名学生中,有7名贫困儿童。第一组姐弟二人,父母和孩子都患有残疾和智力障碍;第二组4个孩子,都是单亲家庭;第三组1个孩子,患有白血病。
“要不要继续拍?”“一个人能做下来吗?”返程时,向宥福不断问着自己。会同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扶贫攻坚试点县,直到2017年上半年,仍有76个贫困村,11000余户贫困户,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弱。他想到了“会同爱心志愿者协会”——一个汇聚了全县乃至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公益组织。
此后,每一次拍摄完毕,向宥福都会将记录贫困孩子家庭情况的照片传给协会的同伴,由同伴推送到网上。不到两年时间,向宥福的镜头已经拍下60多名贫困孩子,借由网络力量,其中80%的孩子获得了“一对一”资助。
“2018年,全县将实现整体脱贫,村小的合格学校建设项目也已在落实之中。”向宥福说,今年拍下的几个村小,年轻老师明显多了。再过几年,等到76座村小全部完成合格学校建设,“再去拍一路”,用镜头记录村小的新变化。
“说不定,我的镜头就捕捉不到贫困家庭学生了。”谈到村小未来,向宥福脸上有了淡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