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市场悄悄转型 “保障型”成行业发力要点
在“保险姓保”的监管导向下,健康险市场悄然转型。在投资型产品被挤出的同时,回归本源的保障型产品成为行业发力重点。
来自监管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行业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为532.34亿元,同比下降近17%。2017年健康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58%,与此前5年超40%的年均增速相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整体保费规模增速回落的背后,健康险市场正悄然“转型”:伴随去年监管机构强化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力度,投资型产品被挤出市场,保障型产品成为保险机构发力的重点。
新华保险近期公布的年报显示,得益于“健康无忧”等消费型产品的抢眼表现,2017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健康险新单占首年保费的比例则由上年的21%提高至35%。中国平安年报也显示,2017年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其中长期保障型产品占比较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去年9月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研究报告》称,被调查对象中商业健康保险购买率为26.2%,未来一年内购买意愿为41.3%,未来这一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5.9%。这意味着民众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外的医疗保障需求仍在不断提升。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保险机构纷纷加大保障型健康险产品创新力度。
新华保险2月启动“健康进万家”大型客户关爱活动,并推出了多个与健康险相关的产品组合。除“健康无忧”主附险组合套餐外,还包括了可直接附加于其他有效主险的附加险,帮助客户“花小钱”获得“高保障”。
继2016年率先推出定位于“百万医疗险”的“平安e生保”之后,平安健康险近日通过其官方APP上线最高保额可达百万元的“平安i康保·重疾”。
平安健康险移动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冯晗介绍说,两款产品均具备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与“平安e生保”报销医疗费用不同,新产品着眼补偿客户患病期间其他收入损失,从而在保障功能上形成互补。
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伴随民众保险意识的不断提升,“医疗+重疾”的商业保险保障有望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客户的“标配”。这也将为健康险市场转型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东吴证券等多家机构发布的研报称,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商业保险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受益于消费升级,重疾险、医疗险等具有高保障性特点的健康险有望成为未来保险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