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782家企业进行了业绩修正 其中133家大幅变脸
A股年报披露已近尾声,不少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变脸”。
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A股共2752家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1782家进行了业绩修正,170家企业业绩修正幅度较大,其中133家企业业绩向下修正,出现了“变脸”。
“公司业绩预告后大变脸有两种可能,一是内控制度,财务处理方面出现问题,一是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比如操纵市场,趁机套现。”一位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表示,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会和会计师事务所沟通,但会所并不进行审核,业绩预告只是公司行为。
股东不断减持
记者注意到,向下修正财务数据、业绩变脸的公司中,制造业公司占比较大,个别公司业绩数据更正前后差距巨大,还有一些公司股东选择了不断减持。
IPO日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初至今,有26家企业股东减持大于增持,19家企业的股东“只减不增”。
公开信息显示,4个月内,随着业绩预告的不断修正,这些企业的股东增、减持次数最高达20次,天晟新材的一位股东完成了20次增、减持的频繁操作,增、减持涉及股东最多的是清新环境,有10名股东进行了共计11次的增、减持。
中化岩土股东套现5.2亿元
在业绩变脸公司中,中化岩土的股东套现最多。
数据显示,2018年1-3月,中化岩土实际控制人吴延炜及其他重要股东等三人共减持12次,没有增持行为,减持超过7600万股,套现超过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岩土此前2017年三季度报预告其2017年业绩净利润变动幅度是-10%至20%,同比增幅最高为20%,2月22日,中化岩土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34亿元(233,985,771.24元),较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5.86%。
记者根据东方财富大数据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三季度报至2月22日期间,中化岩土的实际控制人吴延炜减持13次,共3534.9万股,占公司0.5%股份,交易平均价6.61元/股-7.70元/股区间,套现远超2.34亿元;董事刘忠池、宋伟民各进行了一次减持,各减持1500万股,交易平均价格为7.23元/股,各套现超过1亿元。
中化岩土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2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同比下降4.82%。3月26日,董事刘忠池、宋伟民各进行了一次减持,分别减持2100万股和1600万股,交易平均价为6.41元/股,套现超过1.34亿元和1.02亿。
ST龙力预喜变巨亏
净利下降3065.21%
数据显示,ST龙力是2017年业绩下降幅度最大的企业之一。
4月24日晚间,ST龙力发布了业绩修正预告,将2017年度净利润预期由盈利1.17亿元至1.76亿元,下调至亏损34.83亿元。净利润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3065.21%,为A股已公布年报的企业净利润降幅第八高的企业。
ST龙力的年报确认,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9.66亿元,同比增长1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83亿元,同比下降3065.21%。
据了解,ST龙力曾在2017年11月28日停牌,停牌期间爆出债务违约事件,后又引爆业绩修正“地雷”。而在2017年11月份停牌前,ST龙力高管进行了集中减持,其中,常务副总经理、董事孔令军依次在去年11月2日、9日、23日减持了2万股、5万股和5.35万股,成交均价在10元/股左右;监事会主席王燕于11月23日减持0.5万股,成交均价为9.15元/股;董事尹吉增则于11月27日减持了22.26万股,成交均价为8.8元/股。
1月11日,龙力生物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配合证监会及审计机构的调查与审计工作根据立案调查通知书开展了财务自查。
修正公告透露,公司通过自查发现,计入营业外支出与上年相比增加27.37亿元;补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11亿元,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报告期内,由于受到流动资金压力、债务违约风波影响,公司融资成本不断增加,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3.66亿元。
截至4月26日收盘,ST龙力经历了12个跌停板,小股东被迫“踩踏出逃”,而目前ST龙力总市值不过28.3亿,甚至无法填补其2017年亏损,跌停不知何时到头。
小心背后“猫腻”
对于业绩预告变脸和股东减持,上海市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峰对记者表示,“如果给出充分合理的、可以被监管层接受的解释,还是可以(过关)的;如果是误导投资者,那么很可能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处罚。同期如果出现减持,不排除有操纵市场的嫌疑。”
“看得懂基本面,也防不住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公司的财务和预告如此不值得信任,A股市场怎么能健康发展?”一位证券从业人士表示,对公司有影响的股东,包括实控人,很容易得到内幕消息,并及时套现规避风险,信息不对称之下,中小投资者不得不承担巨大的损失。
“对于小股东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甚至不能用‘交学费’来安慰自己。”该人士如是表示。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对记者表示,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时效性、会计准则、及虚假陈述有关,不排除配合减持而虚报,中小投资者的防范措施目前只有关注公司业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业内人士表示,一直以来,监管层对公司业绩快报发布后却大幅下修,以及期间大股东精准减持非常关注,严防业绩下调背后的异常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