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奋进出彩中原:“文化+”尽显高质量发展魅力
伏羲山风景区“伏羲云海”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李林)
山河如画,岁月如歌。
站在溱洧二水流淌至今的伏羲圣地——新密,上古文明与人文先祖的智慧之光,似乎荧荧,仍在眼前;水流波动,日夜不息,依然能够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正澎湃涌动着万丈激情。
近日,工信部所属的赛迪顾问对全国将近3000个县进行综合评估,并发布“2018年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新密位列全国第62位,比上年(73名)晋升11位次,已获得四个“全国百强”的桂冠成绩单再次刷新。
是什么引领新密跑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频频跻身“全国百强”?
厚重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新密大手笔谋划,高标准站位,以文化发展产业引领未来,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画卷中书写出新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宏卷。
文化“面纱”背后“料”味十足
“溱与洧,方涣涣兮”,《诗经》吟咏着这方圣土的绮丽幻境;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山海经》铭记着这片大地的秀美山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史记》述说着这方热土的人文画卷……
这是哪里?是你熟悉又陌生的新密!
新密不仅矿产丰富,在专家学者的口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华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
新密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天然博物馆。从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文物遗存在新密境内均有发现,链条完整,全国罕见。
特别是新密有两处考古发现,填补了全国空白。荣获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李家沟遗址,发现了距今10500年至8600年的连续文化堆积,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空白;新砦遗址发现的“新砦期”文化,填补了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缺环。
新密境内共分布各类文物点881处,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魏长城遗址,见证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烽烟;打虎亭汉墓被誉为汉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的“豆腐制作工艺图”,使新密成为豆腐的发源地;“相扑图”为日本相扑运动找到了源头;佛教圣地超化寺有“名刹十五”之称,以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闻名于世。
日前,河南省政府公布第一批1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新密市县衙——礼节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仁育街历史文化街区两个街区赫然在列,标志着新密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迈出关键一步。
厚重文化激活旅游“春水”
入秋,夜有风,月如洗,皎洁。
站在新密“后花园”青屏山上,微风卷裹着绿树青草的味道海浪一样一波波轻抚而来,深吸一口气,能尝到一股甘甜……统计显示:2017年,新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0天,综合指数达到5.47,在郑州县(市)区排名第一。
如同这洁净的空气一样,新密酝酿与制造的“惊喜”不断——深度挖掘厚重的文化资源,新密谨慎求证、大胆实践,打出“全域旅游”的发展之牌,产业随之转型,经济高歌猛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球旅游活动中由文化旅游拉动的占40%。
新密历史文化古老悠久、丰厚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羲皇文化之乡、岐黄文化发祥圣地、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境内伏羲文化、黄帝文化、岐黄文化、溱洧文化、古城文化、宗教文化、密玉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类型和文化生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新密旅游的最大宝库。
围绕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总目标,新密把1001平方公里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去审视、定位、谋划和打造,规划全面覆盖,资源全面整合,要素全面保障,产业全面融入,社会全面参与,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支柱型引擎产业,引领、推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密持续健康转型发展,成功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75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2位、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4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64位。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大力培育、扶持文化产业,深度挖掘保护利用伏羲、黄帝、岐黄、密玉、密瓷、超化寺等文化资源,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尽显产业发展魅力
连年来,新密全方位倡导、培育、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社会资本投资热度日益显现,郑州银基集团、河南美景旅游地产集团、居易国际有限公司、河南振兴集团、香港路劲产业集团、河南绿宝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投资新密旅游产业,目前在建和新建文化旅游项目91个,总投资额963亿元,旅游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位郑州之首。
轩辕圣境文化产业园、伏羲山旅游、梦祥银饰、密玉等一批拳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投资560亿元的轩辕圣境文化产业园、投资100多亿元的银饰文化产业园、投资200亿元的溱洧国际文化新城和投资100亿元的新密古城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40亿元的中原传统文化产业交易博览园,以玉器为主导,瓷器、银饰、刺绣等传统工艺品统筹布局;投资60亿元的中华诗经文化产业园,特色小镇,风情古街、溱水河道、历史文化古建等,“文化+”理念更加彰显。
据统计,2017年新密文化产业单位达到540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6.0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1%,在郑州县市总量第一。
与此同时,新密景区已达到13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个,乡村旅游农家乐760多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金牌农家乐4家,密玉、密瓷、梦祥银饰、金银花茶、高山杂粮等特色旅游商品60余种。
2017年,全市旅游共接待游客562.5万人次,同比增长66.7%。旅游综合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47.8%。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成倍增长,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已达5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