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建设“视野最高的眼科机构”,爱尔眼科20年践行“善经济”持续反哺社会

2022-10-09 09:21:55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西藏山南市的爱尔眼科医院有一个听起来很浪漫的称号:“视野最高的眼科机构”。这座在3500米海拔高度运营了一年半的医院,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眼科专科医院的空白:它带来了价值上千万元的先进眼科医疗设备和行业领先的眼疾诊疗技术,让百姓在本地即可完成涵盖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在内的全流程眼科医疗服务,充分满足了当地眼病患者对眼健康的需求。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邦直言,像山南爱尔这样的基层医院开设的初衷并非盈利。2022年是爱尔眼科正式成立20周年,陈邦希望爱尔眼科在更大范围践行那句20年前就挂在医院墙上的座右铭: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和总裁李力出席20周年庆典

  时代机遇铺设新赛道

  陈邦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误打误撞”进入眼科行业的故事。

  1999年,中国签署“视觉2020”宣言,承诺消除可避免失明。国家发布《“十一五”全国防盲治盲规划》,系统性地推进防盲治盲工作。当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一个庞大的需求正被唤醒。陈邦敏锐地发现公立医院的许多鞭长莫及之处,反而为相对轻便灵活的民营医疗机构提供了生存和快速发展的空间。

  2000年,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得到推动,社会资本被允许开办营利性医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应运而生。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医院,陈邦回忆,当时连招聘医生都很难,“一开始我们只有4个医生,总算把医院开了起来”。

  一年后,长沙爱尔步入正轨,成功的医院发展模式开始复制。得益于时代机遇与政策东风,爱尔眼科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在陈邦看来,“以专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深耕眼科专业领域,与公立医院一起,服务广大眼病患者”,这是爱尔眼科的定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伴随医疗体制的改革,中国医疗也在不断向前。

  “我国的医疗体系一直以来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非公医院为补充。国内的眼病患者数量庞大,需要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手段,才能解决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问题。”陈邦说。

  政策调整与市场环境带来了机遇,与全球先进医疗技术同步则为爱尔眼科弯道超车提供了加速器。以近视手术为例,从板层刀,到飞秒、全飞秒、ICL等更为先进的医疗方式陆续面世,技术升级为大众眼健康带来了更好效果,也为眼科医院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2年9月18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在中国内地、欧洲、东南亚拥有3家上市公司。全球范围内爱尔眼科运营机构达800家,其中中国内地687家。2021年,爱尔集团在中国内地年门诊量超1500万人次,手术量超120万台,服务项目涵盖各类眼科学及眼视光学诊疗服务。

  “眼茅”背后的秘密

  提及爱尔眼科的成功故事,IPO上市显然功不可没。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只新股正式开始交易,爱尔眼科位列其中。在爱尔眼科之前,公立医院系统中从不曾出现连锁医院,加上经营状况优良,品牌美誉度高,爱尔眼科受到市场追捧。其公告显示,募集资金用途多为新建医院或新增尖端医疗设备。

  上市后,爱尔眼科的市值从69亿元一路飙升到2000亿元以上,被股民戏称为“眼茅”,即“眼科界的茅台”。

  “眼茅”的爆发式增长,更离不开它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将“分级连锁”“合伙人计划”等机制发挥到极致。

  早在上市路演过程中,陈邦就曾表示:“爱尔将紧紧抓住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机遇,借力资本市场,扩建营业网点,进一步发挥‘分级连锁’模式的优势,扩大服务范围和业务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广大眼病患者,进而实现公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所谓“分级连锁”是指爱尔眼科的医院布局采取“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医院——县级医院”的模式,不同层级的医院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意在助推我国基层眼科医疗水平提升。以此为根基,爱尔眼科自上而下搭建网络,将在城市应用的新技术输送至地县,并力求通过技术科普、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眼科医院提升诊疗技术。同时,将基层疑难眼病患者向上输送或远程会诊,以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

  上市以来,爱尔眼科多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与员工共创、共享、共赢。在此基础之上,2014年,爱尔眼科在中国医疗行业首创的“合伙人计划”,也是以股权为纽带、以长期激励为导向,从根本上激发了医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推动着医生个人与医院同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眼科医生的执业生态。

  国内的快速发展也为爱尔眼科走出国门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上市六年后,爱尔眼科正式开启了国际化之旅。从中国香港到北美,再到欧洲、东南亚,爱尔眼科不断汲取国外的最新眼科技术、管理经验,将其反哺至国内,让国内患者也可同步共享全球先进技术,真正做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20年“善经济”实践

  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裁李力看来,爱尔眼科保持20年高速发展的核心原因是,始终不忘“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初心,并不断付诸实践,追求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

  爱尔眼科独创的“交叉补贴”机制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简而言之,就是用高毛利业务补贴低收入人群,为他们提供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眼科普惠手术,从而助力解决中国低收入人群的防盲治盲问题,逐步消除可避免的视力损伤。

  这套眼健康公益体系将爱尔眼科的集团使命和社会责任真正践行落地:“分级连锁”打造的服务全国的医院网络和医疗志愿队,将专业的眼健康诊疗服务输送到广大城乡县域,切实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交叉补贴”机制,则充分发挥出了爱尔眼科在经营模式上的灵活性,赋予公益慈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中国客观上已经步入了“善经济”时代,社会价值将引领经济价值。他认为,老一代的慈善家主要用捐款的方式解决贫困人群的温饱问题,而现阶段的公益慈善事业既要提倡捐赠,更多地则要打通政府、企业、社会间的联系,通过一些项目的共建来造福民生。

  作为“善经济”时代的实践者,爱尔眼科生动阐述了这一内在逻辑,不仅慷慨捐赠,更关注并助力解决当下亟须求变的部分社会问题。

  山南爱尔眼科医院便是其中的代表。山南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因而以白内障为主的眼疾发病率极高,同时受限于地理位置,当地眼科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眼科诊疗技术相对落后,许多眼疾患者只能苦等不定期的医疗志愿队伍前来救助或是前往千里之外寻医问药,极为不便。

  “考虑到这里老百姓的眼健康需求是长期的,我们就干脆在山南建立一家眼科医院。”陈邦说。

爱尔眼科第一批援藏专家团支援山南爱尔眼科医院工作

  除了让当地大多数眼疾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爱尔眼科还计划依托山南爱尔眼科医院,打造“西藏眼科专业技术培训基地”“爱尔眼科援藏志愿者工作基地”,不断提升当地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实现西藏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陈邦说,十多年间,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坚持每年捐资支持眼健康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地“反哺”社会。

  早在2003年,武汉爱尔便捐赠价值200万元的人工晶体,帮助500名湖北省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重获光明,自此开启了爱尔眼科公益之路。2015年和2019年,爱眼公益基金会、湘江公益基金会相继成立,开启了爱尔公益专业化、系统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间,针对国家贫困县、“三区三州”、建档立卡户等深度贫困地区和对象,爱尔眼科进行精准救助,实施了“精准脱贫光明行”“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青少年眼健康关爱”等公益项目,帮助贫困眼病患者重见光明,有效推动国家精准扶贫。

  根据近日发布的《爱尔眼科医院集团20周年公益报告》显示:“20年来,爱尔眼科支持公益项目600余项,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累计公益服务超过2亿人次,公益手术达100万台。”

  同时,爱尔眼科在教育科研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完善医院的医学教研体系,打造系统化研究平台,推动展开前沿性眼科医学研究,培养更多优秀眼科医疗人才,为持续发展眼健康公益事业提供有生力量。

  “受益者”和“推动者”

  在多个公开场合,陈邦都将爱尔眼科的发展归功于为“国家发展的受益者”。

  在2022年5月31日股东大会上,他表示:“国家的政策,一直以来都是允许、支持、鼓励民营医疗的,从始至终没有变化。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也再次重申了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伴随着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十四五”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的发布,爱尔眼科也在不断探索,借助覆盖国内外的服务网络、医疗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着眼医疗救助服务、医学科研教育两大方面,推动系统性地解决眼健康相关社会问题,助推人类眼健康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2022年7月30日,爱尔集团发布最新公益战略:未来十年将捐资百亿级别,助力打造可持续眼健康公益生态,构建覆盖更广泛人群的眼健康公益生态圈,让人人享有优质、可及的眼健康服务。据爱尔眼科党委书记张跃文介绍,捐赠资金用途包括开展眼病救助、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层眼科医生培训、建立基层眼病诊断帮扶点、开展眼科及视觉科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

乡村振兴爱眼护眼光明行活动中,爱尔眼科为村民进行眼健康检查

  在这背后,是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眼疾患者数量庞大的现实。直到现在,中国仍是世界上失明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且近视人口数已超6亿,高居世界首位;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人数虽已由1999年的三百多增长到目前的近三千,但在国际上仍处于低位;全国只有4万多名眼科医生,平均50000人才拥有1.6名眼科医生,且他们大多集中在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医院,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很多常见眼部疾病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失明……

  这是未来的需求,更是长期的责任。它可以是投资者眼中的机会,可对医疗从业者而言,它是肩上的担当,是患者生活的曙光。

  如何让人无论困苦富贵,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这个问题或许并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写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20周年公益报告》开篇词中的第一句话:我们应该如何帮助“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人?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答案会大相径庭,效果也天壤之别。

网站免责

      中华经济发展网刊登文章图片等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