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诗人保安”走红校园
前不久,杭州一位快递小哥成功夺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而在网络上走红。而在东南大学,也有一位草根“诗人”,他并不是大学教授,而是一名普通保安,还常常在学校学报上发表诗作。保安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鉴赏时刻】
作者于在泉
《金陵神游》
倒行环冈步五百 云光轮回雨花台
高座寺朋谪仙在 乾隆下台抒情怀
达摩修行悄离开 梁武顿悟忙派差
夹骡峰闭难动得 一苇飘然渡江北
《后湖有感》
步莲观蓼曲桥行 柳湾赏鱼盆景奇
台城烟柳五洲地 水岸听风心神怡
湖底隧道接云梯 紫峰钟山双子星
十朝文化荟金陵 不愧天开帝王居
受父亲影响,虽然学历不高却爱上诗词
“白云随道远,时楠伴杜鹃。过雨看校园,鸟语花争艳。”这位正在吟诗的就是东南大学的保安师傅于在泉,今年54岁的于师傅闲暇时喜欢找一个僻静处,读读词,写写诗。一名普通的保安,为何会爱上诗歌?原来,他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生饱读诗书。1964年出生的于在泉,是兄弟姐妺5人中最小的,他只上到初中毕业,别看他文化水平不高,但脑海里装下的诗词数量,并不亚于中文系的大学生。
于在泉从小视诗词为最大的嗜好,以前父亲每年在南京上新河镇花记裁缝店门口卖春联,于在泉经常陪父亲一起。作为有心人,于在泉很注意浏览每一副对联上典雅字句,聆听父亲同他人的交流与解说,从中汲取知识。
向往大学,退休后到东大当保安
因为酷爱诗书,只上过两年业余高中的于在泉,对大学有着一种深深的向往,从中央商场工作岗位上退下后,便找到了东大保安这份工作。校园也给了他吟诗作赋的灵感,他在学校学报上发表了十多首小诗。在东大边当保安边作诗,这让他感到特别兴奋。
心系东大,他也会撰诗讴歌。于在泉曾以东大为核心,以地名相串写下一首四言诗:“欲寻学府,进香河畔。鼓楼钟声,唱经抑扬。沙塘融暖,丹凤朝阳。六朝松赞,梅庵昱巷。四牌楼下,门出成贤。远眺北极,后湖荡漾。蓁巷凄凄,碑亭沧桑。延龄百年,止于至善。”虽然只是短短六十多字,但于在泉字字斟酌,进香河、丹凤街、四牌楼、成贤街、碑亭巷等等地点景色,与“止于至善”的校训自然融合,展现东大人文氛围。
此外,出现“东南”二字的名诗名篇,于在泉也特别留意。说到此处,他语调上扬,列举几首。或是他最近刚刚背下的《滕王阁序》,“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或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又或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长于金陵城,他边逛古都边作诗
“写诗对于我本身就是爱好,你说我是诗人,我感到还有点不够格”,对于“保安诗人”的称呼,于在泉十分谦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爱好诗词,不能算得上真正地遣词造句、深度钻研。
平日里,拥有保安与诗人双重身份的他,工作与爱好相和,他觉得读诗写诗既能消磨时光也能充实自己。在沙塘园岗亭值夜班时,于在泉就写了首诗:“晚来风声急,路上人渐稀。凭借空调力,提笔又无语”。深夜刮风,人渐稀少,他就写了一首诗“看看玩玩”。说到此,于师傅笑着比起王安石的《春夜》一诗,“哈哈,他是上夜班写的,我也是上夜班写诗,只不过写得不如他好”。
金陵城长大的于在泉,十分庆幸自己是六朝古都的人,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情感。于在泉在熟读了古诗词之后,便有了抒发的欲望。
在雨花台的御碑亭,于在泉吟出了“一声长啸震山谷,余音未了豪气足。云光说法见功夫,乾隆下马御笔抒”,怀古之情意味深长。在玄武湖,于在泉吟下“渐入佳境处,行云流水图,汗水湿衣不知苦,只为春常驻”的诗词,就更多地含有现实的感慨了。
最能代表于在泉“乡思”的是其吟下的“金陵神游”诗:“脚踏后湖望紫金,思随春风穿金陵。烟雨莫愁瞻园吟,六朝台城何时寻。天下文枢秦淮地,桃叶渡口千年情。王谢堂前燕飞去,飞到江边化燕矶”。
和别人坐在窗前写诗不同,于在泉的诗都是跑出来的。他多年以来跑了多少路,跑出了多少诗词,没有精确的统计,但于在泉对南京的每一处胜迹都发自内心作了吟颂,每一首都是真情实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