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带回哪些深海“特产”
■本次调查采集回来的柳珊瑚样品。
.
■此次采集的玻璃海绵样品直径粗略估计在80厘米左右。
■昨日(19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顺利返回青岛母港。摄影 周光辉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昨日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系统多学科综合调查,顺利返回青岛。“科学”号带回了哪些奇特的深海“特产”?记者了解到,本次科考过程中,“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进行了7次下潜作业,获取了巨型和大型底栖生物宝贵样品356个,涉及刺胞动物、棘皮动物、多孔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多毛类等135种生物,其中包括许多之前未见的新奇物种。此外,采获岩石样品33个,主要为玄武岩、富钴结壳等,获得了4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以及大量原位实测数据和影像资料。
新奇物种闪亮登场
昨日,在“科学”号的后甲板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徐奎栋向记者展示了丰硕成果的“冰山一角”:一块形似“鸵鸟蛋”而颜色漆黑的富钴结壳、一株像彼岸花的“金柳珊瑚”、一株形状像伞菇的“玻璃海绵”。
徐奎栋介绍:富钴结壳又叫铁锰结核,是珍贵的矿藏资源,采自麦哲伦海山链水下1200米的一座海山。这座海山上布满了这样的“石头”,因而这片区域也是受全球关注的富钴结壳富集区。“这个金柳珊瑚外形优美,看着像植物,但它却是一个动物。为什么叫金柳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把它的外层剥掉,看到里面露出金属铜的色彩,因而得名。”徐奎栋说,金柳珊瑚比较“脆”,它主要是由碳酸钙和蛋白质等构成的。
令徐奎栋格外兴奋的是一株玻璃海绵,这株玻璃海绵直径粗略估计在80厘米左右,是他们目前采到最大的一株海绵。在我国,能采到如此大的玻璃海绵并不多见。别看“玻璃海绵”的名字好听,但真要下手拿它,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徐奎栋要带上厚厚的橡胶手套,但即便是这样,玻璃海绵内的硅质骨针还是很容易刺到手上。徐奎栋说:“玻璃海绵是多孔动物,早在六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以浮游生物等为食。”
据了解,此次采集到的海山生物标本将“落户”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该馆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多的标本馆。
获得两座海山精密地形图
本次调查通过多波束测深,获得了两座海山的精密地形图。调查表明,两座海山均为平顶。科学家对位于东经153度、北纬17度的一座海山进行了地形地貌、底质环境、水体理化环境、底栖生物和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调查。这座海山周边的最大水深是5500米,山顶最浅水深约1200米,海山高于基底4300多米;山顶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状;海山东北、西南和南部各有一个延伸较大的海岭。
徐奎栋说,对这两座海山进行探测意义重大。他介绍:“目前,全球大部分海山都没有经过精细测绘,我们这次调查的两座海山,资料也较少。一开始,我们只能从国外网站上获得卫星测绘的数据,国外的数据显示这两座海山都是浅水海山,深度大约在水下150米左右。可是我们在实地探测时发现浅水海山并不存在,两座海山都属于深水海山,最浅处在水下1200米左右。”
按照国际惯例,率先完成海底地理实体探测的海山,该国地名管理机构可向国际组织申报其名称,审议通过后录入国际海底地名辞典,成为全世界的标准地名。徐奎栋说:“我们对其中一座海山做了比较精细的研究,符合申报条件。”
徐奎栋表示,后续对海山的形貌等特点深入研究后,还会发布详细信息。“我国现在已经提交了142个海底的地理实体命名,包括海山、海脊、海岭等。我们这次将要命名的海山完全位于公海内,不存在任何争议。此次为海山命名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体现。”
据了解,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高度超过1000米,但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全球估计有逾3万个海山,但做过较深入探索的仅约1%。海山地形多变,洋流复杂,生态系统特殊,在航行安全、军事保障、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远洋渔业发展中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