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六十多年,“神笔马良”的故事为何仍能动人心-文艺-郑州经济发展网
郑州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

面世六十多年,“神笔马良”的故事为何仍能动人心

2018-04-08 19:35:23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创作的《神笔马良》故事家喻户晓,是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儿童读物,“神笔畅想2035”系列纪念活动日前在沪举行,不少文学界和出版界人士表示,洪汛涛在儿童文学创作、理论、出版和教育领域贡献卓著。《神笔马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淘洗依然历久弥新,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在哪,对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又带来怎样的启发?

  《神笔马良》于1955年发表,次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次以书的形式出版,此后还被编入教材。低幼版《神笔马良》1960年出版,由万籁鸣绘图,到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行量超过358.6万册,成为出版史上一个奇迹。问世60多年,《神笔马良》出版了多个版本,画家万籁鸣、方增先、程十发等都曾为《神笔马良》画过插图,极富艺术韵味,与文字相得益彰,被誉为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融于一体的精湛之作。

  作家秦文君评价《神笔马良》是“没有时间标签的作品,能永久地表现有趣的故事和闪亮的人类之心”。洪汛涛讲述的虽是一个古代故事,塑造的却是跨越时代与地域、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也是《神笔马良》的成功所在。这篇具有鲜明中国民族气派和民间文学风味的童话,陆续被译成英、日、意等多种文字,马良的形象来自民族文化土壤,已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

  从书本走上银幕,《神笔马良》同样大放异彩。据故事改编的彩色木偶片《神笔》1955年底摄制完成,其后在两年间先后参加12个国际电影节,获得五个国际大奖。片中表现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是具有中国传统工艺特色的木偶。影片在制作中采用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手段,实拍木偶角色的运动变化,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创作者在造型设计上大胆采用近似漫画的手法,将古代服饰加以取舍,除注重刻画其外形特征外,也着力于以角色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

  回顾创作初衷,洪汛涛曾透露童年心愿:“因为我爱笔,搜集有很多笔的故事,我便想到了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小说。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所发生的一切的故事。”抗战时期,他漂泊在浙东山区,从淳朴的山民那儿听到许多故事,搜集到不少民间文艺作品。他曾回忆:“使我得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使我爱上儿童文学,影响最大的,还是书和民间文艺这两位老师。它们无私地、慷慨地、热忱地,以最美的乳汁哺养我。”

  在评论界看来,洪汛涛有扎实的民间文学和古文功底。创作前期,洪汛涛倾心于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开掘与继承,创作了《灵芝草》《宝斧》《灯花》等作品;到了中后期,又写就《夹竹桃》《破缸记》《鸟语花香》《狼毫笔的来历》等,他的童话善于以小说大、以物说人、以古说今。在写作童话的同时,洪汛涛还进行童话研究、创办童话刊物、选编童话丛书。1986年,洪汛涛写成一部41万字理论书籍《童话学》,对童话教育这门新学科的创建和开拓做出了贡献。

百度推荐

广告位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