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防大疫专家推荐常备中成药
近日,受连续暴雨及台风影响,全国多地出现大范围的城市内涝、农田积涝等洪涝灾害。专家提醒,除了及时排水、消杀外,人们对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也应引起重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指出,大灾后最易引发传染病,这就需要我们多注意消杀防护。多年研究经验表明,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警惕传染类疾病“找上门”
强降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发生后,最容易出现因水源污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皮肤疾病,以及流感等传染类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道,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污染和工厂化学物质污染,不论是饮用还是接触到“被污染”的水,都极易得病,诱发传染类疾病。另外,在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下,还很容易引发感冒流感。尤其是在居民涉水、淋雨之后会出现体温降低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休克、死亡。
对此,刘清泉指出,在洪涝灾害之后,如果突然出现发烧、腹泻、头痛呕吐、咳嗽不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儿童需要特别注意,由于传染类疾病早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差不大,很可能有时身体还没有反馈到相关信息,就已经感染上了疾病。
另外,从中医角度来看,诱发传染病的因素除了外部环境外,体内有积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刘清泉表示,为了防止体内积热,可适当用一些清热祛火化湿的药物和食物,但不宜过量使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尤其是清热解毒,预防流感感冒疗效显著。”刘清泉建议,家中常备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感冒清片等,可预防以外感为核心的传染性疾病。
多项研究显示,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作用,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感冒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另外,刘清泉补充道,如果出现类似症状,还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进一步确定病症。“日常生活中,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一日三餐饮食习惯、调整心态等,都是预防疾病产生的重要手段。另外,暑热季节,穿衣调整也要引起注意。气温的变化,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为低下的群体容易感冒。一旦得病后,很容易加重基础疾病的病变。”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有优势
自古以来,大灾之后有大疫。中医药防治传染类疾病最早可追溯至东汉张仲景梳理的汉代四条方,“小柴胡汤”、“五苓散”、“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对当时的重大疾病伤寒病有明显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其中,以连花清瘟为代表,连花清瘟先后列入国家卫健委发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八版),并获得了20个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成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筛选出的有效药物“三药三方”之一。此前,连花清瘟还被列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等多个重大疾病诊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应对洪涝灾害后常见的传染类疾病防治中具有明显优势。且防治效果好,简单易行,值得大力宣传、推广和使用。目前,受灾多地政府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中医药防病知识宣传,合理运用中医药防治洪涝灾害常见病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多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