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秒向听障人群科普求救办法,在暴雨中洞悉“一个都不能少”的力量
7月中旬以来,河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其中,省会郑州成为重灾区,18日至21日的累计降水量达到449毫米,防汛级别一度调整至最高等级I级。由于短时间内遭遇较大降雨量,灾害的突发性让不少人难以提前做好准备,这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这场灾害本已是巨大挑战,而面对听障等社会弱势群体来讲则更是困难重重,如何帮助这些弱势群体顺利度过难关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因如此,腾讯课堂手语老师杜银玲录制的一段150秒科普视频成为了多个平台的热榜话题。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规模不小的天灾面前,再好的下水道也难以阻绝灾害的发生;但在灾害发生之后,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程度或许才真正体现着一个现代化社会的良心所在。
150秒,硬核科普求救方法
对于不少身处河南的听障人士而言,杜银玲录制的这150秒视频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们能够在焦灼的情势之下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段视频中,杜银铃通过手语向听障人士介绍了与外界进行联系、寻求救助的三种办法:第一,下载“手之声”等应用找在线手语翻译帮忙打电话;第二,使用“音书”“等应用或部分安卓手机自带的语音转文字功能;第三,使用畅听王卡的双向语音转文字通话功能实现通过文字打电话。
(图:腾讯课堂讲师杜银玲手语求救演示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听障人士中部分能够讲话、部分不能,而杜银玲录制的这段视频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听障人士的实际需求,这种专业性和全面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追捧。因此,视频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大量转发,部分网民直接用“好赞,考虑到特殊人群”“在灾难面前更要去帮助那些有需求的残疾人”等评论表达对杜银玲和弱势群体们的支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利用自身账号转发分享了这段视频。从官方媒体和普通网民的热情回应中,不难看出杜银玲制作的这则视频内容在协助听障人群脱险上的及时性以及扮演的重要角色。
据悉,在了解到河南出现暴雨情况并升级灾害等级之后,杜银玲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听障人群在灾难中可能遭遇的实际困难,随即便有了制作这条后续引发大量回响的科普视频的想法。通过150秒的时间高密度传递干货信息,既能够让有需要的听障人士在短时间内获得求救方法,也能激起更多人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或许正因如此,杜银玲发布的这则视频也被不少关注此事的媒体冠以“硬核”的标签。
一个都不能少,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根据中国残联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听障人群预估接近3000万,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其听障人群规模不在少数。
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听障人群等弱势群体本身就面临着更多常人不会遭遇的困难。比如在灾难发生时,人们往往需要收集大量信息来缓解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对下一步避险行动进行及时规划。但听障带来的信息获取不对称,就会让这部分弱势群体不得不面临更大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从而感到无所适从。
“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理应成为社会面对类似灾难时应该秉持的共识,尤其是在社会资源方面应该优先向弱势群体倾斜,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顺利避险。在这方面,杜银玲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裂变式传播能力面向听障人群快速科普或许就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值得注意的是,在腾讯课堂平台中,杜银玲是一位颇受欢迎的手语老师。截至目前,平台教师介绍页面显示其总共推出了9门手语课程,总计约有600名学生购买相关课程,学生好评度也达到了100%。
(图:杜银铃讲师在腾讯课堂上架课程的用户好评)
正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大量听障人群有着密切接触,所以才让杜银玲非常了解听障人群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他们的实际需求。这些换位经验最终帮助她在暴雨灾害来临时,能够马上想到听障人群面对的困难并快速制作出这一则科普视频。
事实上,对于以听障人士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如何协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始终是社会需要直面的问题。在通过发放慰问金等方式直接进行资源补贴以外,通过传输知识技能培养一技之长也越发受到听障人群的关注。在授人以鱼之外也授人以渔,这一点推动了杜银玲等优秀老师在各大在线平台的开展知识教育。
当灾害降临时,及时为听障人群给出解决方案;而在灾害之外的日常时段,向这部分弱势群体传输知识技能,或培训更多人参与到帮扶弱势群体的队伍中。因为有更多类似杜银玲
这样的热心人士,听障人群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才真正得到保障,也让我们在一场暴雨中切实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