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垃圾分类杭州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2020年10月16日,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环协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城市管理局、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垃圾分类杭州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开幕,来自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多个城市的150多个环卫管理部门、180多家企业和10家高校的近千人汇聚一堂,共商共建生活垃圾分类“关键民生小事”,论坛还同步举行了线上视频直播,共吸引3万余人次观看。
论坛开幕式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本次高峰论坛以“找差距、补短板,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为主题,聚焦“垃圾分类与处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垃圾分类信息化与智能化”、“垃圾分类体系问题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全方位把脉新一轮的垃圾分类信息化浪潮。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承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王敬民、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赵秋立分别致开幕辞。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主题报告。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缪承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王敬民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赵秋立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李磊就“高质量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杭州模式’——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回顾与展望”作了发言,他回顾了杭州垃圾分类工作进程,从垃圾分类“杭州模式”的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全域覆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转型升级、“五多五少”问题破解等方面介绍了杭州垃圾分类取得的主要成效,剖析了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展望。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李磊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海滨作了题为“从不同层面认识垃圾分类”的主旨演讲。他分享了几点垃圾分类又好又快的有效举措:一是以“党政机关强制分类”示范带动全社会分类工作;二是以“小手牵大手”促进社会化分类的深入开展;三是以低价值可回收物有效资源化衔接点促进“两网协同”;四是以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后,陈海滨强调,最重要的长效机制是低成本运行,只有低成本运营才能持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海滨
同济大学教授何品晶围绕“农村垃圾分类若干问题”展开探讨。他表示,垃圾处理是日常工作不是突击性运动,性价比要合理,农村适合小规模处理低成本的可靠技术。何品晶建议,在生活垃圾日清运量不足300吨的地区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同时要把握当地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探索长效运行模式。
同济大学教授何品晶
中环协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永作了题为“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大脑及建设探索”主旨演讲,提出了垃圾分类信息化大脑的设想。他指出,垃圾分类信息化大脑是在 “余杭区垃圾分类信息化小脑”基础上衍生而成,作为杭州城市大脑一个重要模块,余杭垃圾分类信息化小脑由余杭城管和联运环境联合成立的城市管理研究室共同建立,是引入最新数据算法,运用数据建模打造的一套城市管理工作的数据信息指挥系统。而垃圾分类信息化大脑设想则是通过1个大脑、1张感知网、1套标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5+1+3+N”逻辑体系架构,实现国家-省-市-县-街道(乡镇)五级业务协同网络,提高智慧城市环境治理效能“智商”与“情商”的双商提升,体现出“数据治理城市”的新理念、新格局、新趋势。
中环协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永
在中环协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燕萍的主持下,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彭保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童琳、中环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晶昊、中环协有机固废专委会主任委员任连海、中环协智慧环卫专委会主任委员曹曼以及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进锋等专家围绕垃圾分类相关难点展开了沙发论坛交流。
沙发论坛
垃圾分类线上调查信息公布
本次论坛公布了垃圾分类线上调查信息,同时组织了试点城市经验交流、厨余垃圾分类及处理技术交流与装备展示和垃圾分类典型案例解析三个分会场的交流研讨。杭州、宁波、广州、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的代表及行业专家分享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论坛交流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赴余杭区莱茵知己小区、环桥花苑小区、东湖街道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等现场进行了参观考察。
在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及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努力为行业同仁搭建高质量的对话平台,共同迎接垃圾分类行业的新机遇和变革。未来,中环协垃圾分类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凝聚垃圾分类行业力量,更好地为会员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健康科学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