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济发展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客户价值”启示:600W+产业化才是全行业共同之选

2022-06-14 10:49:07 来源: 作者:

  光伏行业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什么?更高的功率和效率、更低度电成本,更高客户价值。在此目标指引下,光伏龙头企业正在摒弃组件尺寸之争,通过尺寸创新或技术突破,逐步走向包容、走向600W+。

  600W+成为光伏风向,在5月中旬有全球“技术和市场风向标”之称的Intersolar展上,也得到了明确印证——不但中国主流组件厂商展品尺寸均以600W+超高功率组件为主,不少海外的厂商也纷纷瞄准新一代600W+产品,如Photowatt、LUXOR SOLAR、 REC等企业也纷纷发布600W+210组件新品。而展会600W+产品中,210硅片尺寸组件占比80%以上。600W+高功率组件已蔚然成风,成为全球组件企业的标配。

  当下光伏产业链成本高昂,硅料、大宗商品、海运物流成本都在上涨,整个行业正面临着投资回报率减薄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厚客户价值无疑是必要且急迫的。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取长补短,将带领整个行业走向更高水平的良性竞争。回首过去,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210企业发布600W+组件,引领领行业进入6.0时代;晶澳通过零间距、矩形硅片实现600W+功率突破;在加入600W+的大势中,每家光伏企业都在探索自己的突破之路。

  以客户价值为“瞄准点”,182组件迈入600W+的技术突破路

  5月中,晶澳科技(SZ:002459)发布了旗舰N型182组件产品“DeepBlue 4.0 X”。此款产品在具备N型技术所赋予的更高效率、双面率、低衰减等特性的同时,所用硅片电池的尺寸也增大变成矩形。在此基础上,“DeepBlue 4.0 X”的最高功率达到了625W,并且将于2022年Q3全面量产——成为当下182产品中效率、功率、可靠性全部拔尖的“门面”之作。

  晶澳组件的硅片尺寸创新,为基于182技术的组件产品全面迈入600W+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引领的182产品技术的发展。从客户价值出发而不是外界所认为的“路线阵营”出发,为光伏行业聚焦客户价值提升做出了示范。

  光伏行业提升产品客户价值,无外乎就是“功率”与“效率”两点,而落实于技术,在当下主要有三条热门的进攻方向:

  首先是新型电池技术的突破,主要是N型电池与钙钛矿技术。

  众所周知,当下主流的PERC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极限在24.5%左右,而头部光伏企业基本都已达到这一水平,PERC技术提升客户价值的空间已然不大。在此背景下,几乎所有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乃至光伏行业外企业都在布局能够突破PERC效率“天花板”的N型技术,其中不乏已经步入量产的企业,如晶科能源(SH:688223)。

  早在2021年6 月SNEC展上,晶科就展出了仅有182*182的N-TOPCon产品,组件功率高达605W。2021.11月晶科正式发布基于182的NTOPCON产品,组件功率高到615W,并且快速扩产,产能达到16GW。

  而相较N型电池,钙钛矿电池则更为前卫,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发电量高、透光度和颜色可调、可做叠层电池、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转换效率理论值可达33%。只是目前,商业化应用还存在问题,当下如谷歌、腾讯、宁德时代等诸多巨头都在展开相关研究。

  其次是从尺寸入手。

  无论是182组件还是210组件,其所用硅片电池尺寸都是远远超出上一代主流产品166组件的,因此功率获得了巨大的提升,成为了新一代主流。当然,相较182,210尺寸所带来的功率提升更强,也因此,210产品率先带领光伏行业进入600W+功率时代,如今182旗舰产品也都在想方设法迈入600W+之中,功率提升所创造的客户价值可见一斑。目前,业界还出现了218.2mm尺寸硅片,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有待观察。

  此外,在尺寸方面,以天合和晶澳为代表,这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用上了矩形硅片电池,并加以创新版型设计,同样达到了提高功率的效果,未来或将为更多企业所效仿。

  最后,则是高密度封装技术。

  高密度封装技术主要包括叠瓦、叠焊、拼片三大技术路线,其中较为突出的企业有中环股份(SZ:002129)旗下组件公司中环环晟,该公司主打高效叠瓦组件,通过叠瓦技术实现了组件效率、功率和可靠性的提升。此外,晶澳科技也是高密度封装技术的一大代表,其自主研发的零间距柔性互连技术GFI,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组件效率,还能够消除隐裂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三条技术路径并非是“各自为政”的,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融合,通过打出“组合拳”,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

  如晶澳科技的“DeepBlue 4.0 X”组件,其既是N型,又用了超182尺寸电池,同时采用了专利封装技术。而基于开放包容的210产品技术平台,技术创新潜力无限,比如叠加N型TOPCon技术可以实现量产功率680-690W;叠加HJT及其他先进电池技术,实现700W+指日可待。且当前已有企业落于现实,即将实现量产。

  由此可见,“融合”发展的思想,已在光伏行业愈发凸显重要性与超前性。

  融合发展的大潮流:182龙头企业提升功率之路在何方?

  当然也还有例外,坚守182的光伏龙头隆基绿能(SH:601012)尚未跨入600W+的阵列。自从2020年6月发布宣称最高570W 的N型TOPCon产品以来,尚没有突破的迹象。如果该龙头企业放弃N型 TOPCon,那么其能够产业化的最高功率水平还将停留在544-550W。然而不变的是变化。

  今年4月,晶科能源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其在报告中明确表示:“硅片尺寸的增加是光伏制造的发展趋势,公司已完成210mm及以上规格的单晶炉装备、配套热场以及硅片加工设备和工艺的研究开发;已完成从方棒到成品硅片的全流程装备及工艺技术开发和应用;已完成210mm+硅片及电池片的制备。”

  这意味着,作为182技术的拥趸者之一,晶科能源已具备了210产品的量产条件。

  光伏龙头隆基,近日也有消息传出其正在研制更大尺寸硅片,规格为183.75mm,并将应用在自身的IBC电池产品上。

  182阵营接连投入更大尺寸硅片,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功率,进而增加客户价值。而这也是一种必然之举,因为即便采用N型TOPCon技术,但新产品若想在成本和功率上达到引领地位,也必须增大电池尺寸。

  600W+功率所带来的超高客户价值已被全世界所认同,因此210和182两大阵营的“鸿沟”必然会被抹去,进而走向大融合阶段,共同为可靠、可行的功率提升贡献价值。

  然而,从本质上来讲,阵营融合仅是表象,实则还是技术融合——所有可行的、能够提升客户价值的技术或方案,取长补短、互相吸取,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远比故步自封多得多,也都值得企业去做。

  光伏产品的优势技术融合一定会成为潮流,600W+功率也一定会成为光伏行业的一大标准,尺寸鸿沟也必然会被抹平,行业焦点将再一次回归到客户价值提升的“主航道”上来。光伏行业的新竞合时代,正在到来。

网站免责

      中华经济发展网刊登文章图片等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
广告位

新闻排行